在社区卖菜,是一场智商的较量
撰文 房煜 虎嗅网主笔
有一次,生鲜传奇创始人王卫碰到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很久不联系的同学突然找到他问道:“这些年,你究竟在干什么?”王卫并不太记得这位同学了,也不明白为什么对方用质问“骗子”的口气这样问他。这位同学说,因为你,我一个半小时就挣了三千块钱。
原来,在王卫的生鲜传奇进行融资之前,有人找到这位同学,说你是王卫的初中同学?那好,你给我聊聊王卫,一个小时我给你2000块钱,聊满三个小时就是6000块钱。按照常理,这位同学的反应是,肯定遇到骗子了,不过想想似乎也没什么损失,于是说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对方真的如约打来三千块钱。
这个听来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是生鲜传奇创始人王卫今早在2019中国社区商业暨大健康年会上分享的真实经历。这次大会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在开幕致辞中,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城市居民日常的消费,大体分为三个主体。一个是以购物中心为主题的体验式消费,一个是以我们社区超市和便利店为主体的日常基础性消费。还有一个是以线上和到家服务的便利型消费。这构成了我们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三个主体。”但是裴亮也指出,相对于购物中心的发展和线上的发展,社区商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
其实,社区本来就不是一个商业概念,更多是指向城市行政规划的毛细血管。但是,随着新零售的进程,一方面商业资源开始下沉,另一趋势则是向城市的毛细血管渗透。但是社区商业至今仍是模糊的概念,似乎人人与之有关, 但是你又很难说谁是谁社区商业的主体,便利店、前置仓、生鲜超市?大家都混战在一起。
社区的生意很土,因此很多成熟的商业教条在这里失去了作用。正因此,在社区商业的话语体系内,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在不断怀疑自己的智商和过往的认知。但这,也正是社区商业的魅力所在,如果你觉得你足够聪明,那不妨来到这片新商业热土检验一下。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
在这次的大会上,生鲜传奇王卫的分享是重头戏,主办方足足给了45分钟的独角戏时间,但是分享时间特意设置在早上8点,这也是一种“门槛”,用王卫的话说,能准时来的,都是真爱。王卫的分享洋洋洒洒,内容丰富,他在分享中反复强调,自己不要陷入我们自己的经验,真的不要以为我们自己很懂。这里不妨举三个小例子,当然,善于演讲的王卫讲出来,更像是段子。
第一,如何卖鱼。
水产品在生鲜超市的经营里一直是难点,后台重,而且处理起来比较需要人工成本。此外消费者对于鲜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容易造成损耗。最开始,生鲜传奇的门店每天只能卖出两条鱼,损耗是血淋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销售状况开始好转,这里面有个小故事,就是王卫经过研究,采用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定价方法:统一定价。
一般卖鱼都需要称重,然后根据称重结果定价。但是生鲜传奇的做法是:“所有的鱼统一定价。”
王卫的弟弟看到都急了,说:“哥你傻啊,这样定价,所有的人都会挑大鱼,最后小鱼会被剩下。”但是实际上,这样销售的结果是不错的。以前水产的问题是按斤售价,大鱼卖不掉,而现在所有人都奔着大鱼来,每个人都会挑他认为比较大的一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占了便宜,最后大鱼小鱼都卖掉了。
也就是说,顾客觉得你傻没关系,这才是买的没有卖的精。
第二,不要低估老年人的判断力。
与卖鱼的例子相反,是卖西红柿的例子。为了提高陈列卖相,生鲜传奇放弃了采购通货,而是采购大小相等的西红柿,这样不仅陈列包装标准,理论上也减少了决策时间。但是进价成本提高了30%。
可是在卖场里,王卫发现老年人并不买账,店员提醒他们,我们的西红柿大小是一样的。结果老年人反问他们,西红柿的大小为什么要一样?店员被问得哑口无言时,老人家们继续低头挑选自己中意的西红柿。
这个例子让生鲜传奇意识到,在生鲜市场,不要试图替老年人做决策,他们有他们的消费方式。
当然,从整个社区赛道来看,替消费者做决策正在越来越流行。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前置仓大行其道。但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经营者们必须意识到,即使在生鲜这个细分的品类下,消费者也在分层,因此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商业模式去匹配不同的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