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韩寒与郭敬明:人至中年,帝国未竟

09-07 IT文章

韩寒与郭敬明:人至中年,帝国未竟

文|Cici,编辑|吴怼怼

8 月 26 日,郭敬明面容枯槁的照片上了微博热搜,都说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记忆短暂,但这次,人们很快联想起三年前电影《爵迹》最后一场路演时郭敬明的崩溃,甚至暗自期待着他再一次的崩盘。

这种「吃瓜看戏」的期待被郭敬明亲手破碎,「48 小时没睡觉,哭了几乎一个通宵,不是什么顺不顺的问题,是淘汰了很多可爱的选手。」

时年 36 岁的郭敬明以作家身份为人所知,然后做老板、当主编,改剧本、拍电影,如今正在录制腾讯即将在 10 月开播的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

这档综艺的介绍是:四位行业顶尖导演在四位演员的助力下,公开为四部作品进行选角。与郭敬明一同位于导演行列的,除了同样拍过青春题材的赵薇,还有导演陈凯歌和李少红。

同一周的 8 月 30 日,韩寒旗下 ONE一个工作室发出「故事大爆炸」征文大赛,以ONE 一个 APP为主要阵地,联合果麦、磨铁等出版机构以及阿里、万达、爱奇艺等多家影视公司,以作品出版及影视孵化为最终目标。

在轰动一时的 ONE 实验室特稿梦之队解散之后,韩寒以一种新的方式适应着这个时代。

作为新概念最早走出的两位作家,韩寒与郭敬明曾一度被视为 80 后的两个标志人物,他们起点类似,过程大相径庭,最终却在很大程度上殊途同归。

在自己成为明星后,他们不约而同地升级为造星者,与旗下数名作者共同打造出各自的商业帝国,这些作者,或者说网红,被纳入成为他们商业版图的一部分,但如何对其聚集、孵化、打造,韩寒与郭敬明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01

2005 年 3 月,《福布斯》杂志中文版推出「福布斯 2005 名人榜」,一共四位作家上榜,郭敬明与韩寒分别排名第 92 名和第 99 名。

同样上榜的作家海岩对一同公布的年收入的真实性嗤之以鼻,但福布斯回应说这其实综合名气和收入两部分。客观来说,如果忽略收入不谈,这份榜单还算是对当时名气的写照。

韩寒与郭敬明:人至中年,帝国未竟

那年7 月底,上海市作协和萌芽联合主办的首届文学代际沟通论坛在千岛湖举办,「新概念之父」、《萌芽》主编赵长天给韩寒和郭敬明都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参加。

这场论坛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前辈作家们理解后辈们在想什么、写什么。陈村、余华都去了,格非和曹文轩也在。

韩寒在国外赛车,没去成,郭敬明跟经纪人商量以后去了,但不敢进会场,本来没想成为大牌,但却意外有了大牌姿态,后来又匆匆离开。赵长天人很好,面对媒体也说是郭敬明有些身不由己。

2006 年,《萌芽》迎来创刊 50 周年纪念,回忆起两个当红作家,赵长天说韩寒特别有主见,写作像是个副业,而郭敬明的确商业化做得很成功。

这一年,郭敬明与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合作结束,转而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作。不仅如此,天娱、长江文艺合资,加上郭敬明个人股份,「最世」的前身柯艾文化诞生。由个人到公司,由作家到主编、主理人,郭敬明完成了第一次身份转变,商业帝国雏形初现。

也许是有了千岛湖前车之鉴,长江文艺给郭敬明规划出一条明路,通过名家支持、加入作协、参与主流作家新书发布会的方式,逐渐让郭敬明进入主流作家体系。

一边是郭敬明个人勤奋写作,《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爵迹》等主要作品都在 2011 年前写作完成并出版。但郭敬明深知个人奋斗的局限性,创作的持续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打造属于自己的 IP之外,他不断签约作家、漫画家、摄影师、设计师,与他们进行强绑定。

这些作家、漫画家们被打造成明星或者说红人,而他们还参与甚至主理郭敬明公司旗下刊物,一同构建了《最小说》(2006 年试刊)《最漫画》(2010 年独立发售)《文艺风象》(2010 年)《文艺风赏》(2010 年)主要四本刊物的杂志矩阵,这期间也有《放课后》的短暂出现。

某种意义上讲,落落、笛安、猫某人、消失宾妮、安东尼等人不仅是签约作家,还是郭敬明的事业伙伴,他们一同铸就并见证了纸质杂志的盛世以及最终的落幕。

《萌芽》主编赵长天在 2013 年因病逝世,他当时的判断,契合了故事的开端,但没预见此后的波折与变故。

02

2008 年,「文学之新」比赛依托《最小说》启动。

效仿《萌芽》,参加「文学之新」需要购买《最小说》。不同于《萌芽》将自己定位为土壤,不考虑负责种子能否长成参天大树,「文学之新」实际上是一场造星运动。

放在今天来看,这就是青春作家版「创造 101」、「偶像练习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