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猥亵事件:乘客坏规矩,平台委屈吗?
网约车又上了热搜,只不过这次是顺风车。
9月10日,#嘀嗒永久封禁猥亵女乘客司机#登上微博热搜。在笔者写稿的几个小时内,阅读升至5700万,讨论也近2000条。共享经济对日常生活的渗透逐渐深入,人们对网约车的关注度和使用网约车的安全意识却形成落差。
事情缘起9月4日晚,广东梅州一女士在乘坐顺风车时,答应车主要求取消订单线下现金交易后,被车主在车内猥亵。最终车主被行政拘留5日,并因涉嫌非法营运,被罚款3万元,暂扣车辆30天。
9月7日,事故发生平台嘀嗒出行发布了《严厉打击利用嘀嗒平台私下揽客的行为 》的声明,称“严厉打击诱导 取消、线下交易、诈骗、逃避安全监控等违规或违法行为”,后对该车主永久封禁。
顺风车事件刚过一年,沉寂已久的行业将安全升为最高级别,车主规范、乘客条约等不断完善,网约车平台俨然成了安全出行的宣传大使。这次点赞最高的评论不再是对平台的抱怨,而是“拘留5日?”这样对犯罪成本过低的不满,热度次之的评论是网民对顺风车的监管建议——建立网约车黑名单数据库。
用户对平台的责任边界逐渐清晰,但此类安全事件再次发生,提醒我们的是,网约车安全不是平台单方面的事情,用户自身遵守规则或能为安全上个更优保险。
平台责任底线是什么?
嘀嗒此前发布《顺风车合乘公约2.0》,其中的合乘行为规范明确了平台严禁线下交易,且指明因线下交易违规行为产生的纠纷或损失,平台不承担责任。简言之,用户不遵守平台规则,则出事概不负责。
回看案件细节,女乘客通过嘀嗒约到从广东梅州市前往广州市的顺风车,行程前车主询问可否取消订单,线下收费200元,仍到定点位置接她。女乘客同意了。
上车后车主又接到一单两人前往深圳的订单。先送两名乘客到达深圳后,车主让该名女乘客在深圳下车,以减免车费20元为条件,女乘客不同意,最终再次向车主转账130元,车主承诺送其到广州,却在途中趁夜色已深猥亵女乘客。
依据《嘀嗒顺风车合乘公约 2.0》,车主和乘客都要遵守平台顺风车相关规定。对车主而言,私下接单属违约;对乘客来说,在已知对方脱离平台进行交易的时候,应该拒绝合乘,同时也要向平台做出投诉。女乘客此时依然去选择合乘,不仅出行有安全风险,对平台来说也属于违约行为。
嘀嗒的声明中,强调其作为平台方,为合乘双方提供了行程监控、保险保障、支付安全等多项安全的保障,也有每一次合乘的保险,安全护航设置,一键报警,行程监控,紧急联系人等功能。
可乘客与司机脱离平台交易,则相应保险无法覆盖,相应安全功能无法发挥作用。这是近年来顺风车再三强调禁止线下交易的原因。而此次,乘客同意线下交易使得车主有机会随意改变行程,车主毁约未送到指定地点后,乘客再次与车主达成约定,这样的操作实在令人费解。
事实上,顺风车平台对车主私下联系揽客的行为打击力度很大。《嘀嗒顺风车合乘公约 2.0》 中明确规定,车主诱导乘客脱离平台交易属于违规行为,如被查证,车主将被扣除6分行为分。顺风车车主的初始分数为满分12分,只要扣至0分及以下,平台会对车主账户进行封禁处罚。
车主的惩罚机制中,嘀嗒顺风车按照严重程度分为3分、 6分、12分不同的等级。也就是说,车主如果有2次诱导线下交易或实施线下交易被查实,便会被彻底封号。
此外,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民警接到报警已是凌晨1 点。嘀嗒在此前的采访中告诉虎嗅,考虑到夜间行车不论从哪方面看都是高危行为,嘀嗒凌晨1点以后停止运营。
而这名乘客,完美避开了所有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规则。这也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平台的安全措施均在乘客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乘客不遵守规则呢?
答案显而易见,在脱离平台交易的情况下,除了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平台能做的极其有限。
顺风车合规即安全吗?
这次事件的关注热点,并没有集中在合规问题上,但通过对车主采取的措施,可以发现一些合规的端倪。
执法人员认定车主属于非法营运,违反了《深圳经济特区出租小汽车管理条例》第十条,依据《深圳经济特区出租小汽车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第四项规定,对车主进行罚款 3 万元并暂扣车辆30天的惩罚。此外,车主因猥亵女性被民新派出所行政拘留5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033.html
- 上一篇:专注静音的小机箱!酷冷清风侠 S400机箱图赏
- 下一篇:马云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