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马云留下的一张「王牌」

09-11 IT文章

马云留下的一张「王牌」

传统模式下,经过层层汇报,CEO很难接触和掌握一线的动态与细节,中台的各种分析、运营以及决策体系,让CEO具备了一线人员的敏感度与细节能力。

即便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阿里仍然留有深刻的马云烙印,从组织、文化到价值观,甚至话语体系,莫不如是。

比如中台概念,2015年由阿里提出,如今算得上是与新零售并驾齐驱的互联网显学。

关于阿里中台战略起源,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2015年,马云带领高管,前往芬兰赫尔辛基参观游戏公司Supercell。这家不到两百人的公司,相继推出《部落冲突》、《卡通农场》、《海岛奇兵》等爆款游戏,几年内收入与估值翻番。

在Supercell,几个人就能组成产品团队,快速开发公测。如果市场反应冷淡,果断放弃,重新开发。多个小团队的反复开发与公测,积累了游戏通用素材与算法,反过来这又加快了开发速度。回国后几经研究,阿里开始推行中台战略。

当时,张勇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不久。他解释,在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机制中,作为前台的一线业务会更敏捷,更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台将集合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对各前台业务形成强力支撑。

几年过去,中台对于阿里业务支撑与带动作用非常明显。阿里巴巴集团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由于智能中台,“每年几万亿的交易额,内部只有几百个运营。”阿里财报显示,2019年财年,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的总GMV为5.727万亿元,2020财年,这一目标是1万亿美元。

同时,阿里中台已经成为一种可以复制和输出的能力。张建锋表示,如今在海外再造淘宝天猫,可能只需要两三个月时间,盒马仅用4周就开发上线。

去年以来,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先后效仿阿里设立中台。这些公司的目的很明确,试图通过中台实现技术的内部协同、节省资源,同时提高效率、加快创新。

中台日益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标配。

一路摸索

中台并不是字面上那么简单。中台在阿里也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有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其对中台的思考,最早可以追溯至2007年。

那一年,阿里B2B业务在香港上市。淘宝亦快速扩张,甚至一口气引进了6名副总,但与支付宝的摩擦也越来越多,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支付宝应该独立,还是仅作为淘宝的一个工具。

阿里“总参谋长”曾鸣在他的《智能商业》这本书中回忆,他2006年加入阿里,头半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协调淘宝与支付宝的矛盾。当时,从集团层面来讲,对未来缺乏共识。

马云提议,到海边去开一次战略会,平时大都在西湖边,看看大海,或许会有更开阔的视野。会议地点选在宁波,由于工作人员疏漏,开会的酒店总统套房根本看不到海。曾鸣觉得,从会议环境来说,这是最糟糕的一次,密闭的房间里,大家吵得不可开交。

但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阿里讨论出了未来十年的战略,提出要做千亿美元的公司,要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客户、数据和底层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把所有子公司的数据业务打通,这可谓是阿里中台的雏形,当时被叫作“奔月计划”。

这次会议,甚至被称为阿里的“遵义会议”。“宁波会议定了几个基调,其中一个就是必须要投入云计算。”阿里巴巴集团数据技术及产品部总经理朋新宇说。

后来,王坚进入阿里,主导建立阿里云,中台的基础设施得以搭建。

2013年,阿里在电商体系中,针对商家推出“产品生意参谋”。其实就是基于各种场景和数据,为商家开发的一站式数据分析、挖掘、驱动的产品,商家在阿里实现全盘生意一盘数据,无论是B2B、C2C、B2C,背后的数据是相通的。实际上,这就是商家侧的一个数据中台,只不过当时中台概念尚没有正式提出来。

“现在行业提起中台,都是说效率、成本、质量,这并不是我们当时的出发点。我们只是相信云计算和中台的力量,做的过程中才慢慢发现了这些。”朋新宇坦陈。

2015年,在张勇主导下,阿里实现了由PC向移动的转型,张勇也借此接替陆兆禧成为阿里第三任CEO。7个月后,张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正式提出“大中台、小前台”战略。

张建锋成为新组建的阿里中台事业群总裁,同时作为阿里与蚂蚁金服统一中台体系的总架构师,由他全面负责两大集团中台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张建锋花名行癫,2004年加入阿里,做过技术,又负责过1688、淘宝、天猫、聚划算等业务部门,兼具技术与商业背景。张勇认为,张建锋是落实中台战略的最佳人选。

后来,张建锋担任阿里CTO兼阿里云智能总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