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吃了这块人造肉月饼,这个中秋节的我更馋大肘子了

09-15 IT文章

清晨,我被巨大的拍门声强制唤醒。中秋的正日子,多睡一会儿也成妄想。睡眼惺忪的我,打开房门,接过顺丰小哥塞过来的快递箱,来不及张口,他的背影在我恍惚的视线中溜走。

拆包裹的快感,盖过对回笼觉的迫切。我大概能猜到今日份快递的内容,和节日的主旋律相关。暴力拆箱之后,褪去包装的动作变得轻柔了许多。直到它彻底暴露在阳光下,才原形毕露。

「这不绝是一盒普通的月饼这么简单」,我暗自窃喜。世间仅有的3000套人造肉月饼,我,竟然是首批拥有着之一。

拆下腰封要慢撸,为的是追求揭盖刹那的仪式感,虔诚者可以墨迹到低血糖,这样大概率能看到特级厨师小当家神奇料理般的五毛特效。不过,我是迫不及待了。身体很诚实的告诉我:现在就要来一块!

吃了这块人造肉月饼,这个中秋节的我更馋大肘子了

(珍肉人造肉月饼售价88元,作为教育市场的首款产品,其定价刚刚覆盖成本|珍肉)

常规的开箱动作到此结束。我注视着包装盒里的6枚酥皮月饼,一路颠簸,它被蹂躏得有些掉渣,既视感远不如北方五仁儿烙铁大月饼那般考究。

和其他月饼不同,这盒月饼不是独立包装。或许是对真空保鲜,开袋即食有强烈的追求,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定是业界良心商家没错了。而且,每一枚月饼正面都印上了大号的「珍」字,想必凝结了老师傅的传统技艺结晶。再加上听上去很不一般的人造肉馅料,面子和里子都有了。

月饼界的米其林,人造肉的LV,打上标签就令人垂涎。我觉得不能再等,先尝为快。这是日夜辛劳的媒体老师,关怀自己的合适机会。

撕开包装袋,空气从裂口灌了进去,油香暗涌出来。来去之间,一次完美的换气交替。

趁着新鲜,取出了一块。小口咬下,刚好是馅料的位置。我慢慢地咀嚼,酥皮的酥脆,和馅料的粘糯,在舌尖交融。听说加热后的口感会更好。

第一口试吃告一段落,美中不足的是,味道稍许寡淡。不过,低盐低脂,恰恰是鞭策我等重口味患者重归健康路。再次说服自己后,我咬下了第二口。

这次舌尖和牙齿感触到了肉馅的质感,弹牙有嚼劲,但越嚼越像是猪肉风味的豆干。我慢慢掰开手里的月饼,肉丝断裂的局部过程清晰可见。此肉非彼肉,这才是人造肉。

能有幸最先享受到人造肉月饼,要感谢人造肉品牌珍肉的创始人吕中铭。这是公司的第一个SKU,通过采访,我成了「关系户」。收到月饼前,他说街访盲测时,路人很难分辨出真肉假肉。

「你可以骗过我,却骗不了一只猫」。视频博主郭杰瑞曾做过实验,把人造肉和真肉放在一起,结果猫咪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不禁鄙视当代路人的味觉系统,居然不敌一只猫。

吃了这块人造肉月饼,这个中秋节的我更馋大肘子了

(视频中,真肉【左】和人造肉【右】的外观对比明显|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

或许是我对人造肉是有充足的心理预设,没有当成真正的鲜肉月饼。吕中铭向我提前剧透了口感:刚下嘴神似红烧肉,但仔细咂摸滋味,豆制品的本味尽显。的确,我试吃后感觉基本一致。

嚼着嘴里残余的月饼,无肉不欢的我想起了陈晓卿在最新一期圆桌派对人造肉的评价:科学昌明,人造肉可以解决营养问题,但好吃与否,不是它考虑的最主要问题。

美食爱好者不该对人造肉抱有解馋的想法。大快朵颐、肥美多汁,这些目前统统是奢望。

吃了这块人造肉月饼,这个中秋节的我更馋大肘子了

(珍肉首款人造肉月饼营养成分对比图|珍肉)

尽管珍肉抛出了所谓「5D仿真」的概念,期冀于利用分子结构的思路,重新模仿真肉的颜色、气味、味道、烹饪的声音、形状,但现有的技术很难做到以假乱真。摆在他面前的,最主要的是规模生产和控制成本,对创业公司的挑战。

但在这方面,传统食品厂商掌控着绝对优势。如果他们有一天想通了,介入人造肉并成为赛道上一份子,创业品牌就岌岌可危了。

吕中铭告诉我,珍肉在这方面并不担心,他已经和全球最大的豌豆蛋白生产企业双塔食品签下了战略合作协议。靠生物学和微生物发酵学为基础,合成而来的植物蛋白,是人造肉的主要原材料。在高校,珍肉也有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层面,珍肉是有信心的。

而作为填补肉类供应缺口的临时替代品,上世纪80年代,猪肉风味的腐竹版人造肉出现在中国,承担着缓解猪肉供应短缺的神圣使命。如今,非洲猪瘟肆虐全球,人造肉重获新生。解决供应危机,成为人造肉企业自我标榜的商业价值所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