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寒冬下,华夏视听赴港IPO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港股研究社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行业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但步入2019年后,似乎透露出几分乏力。
据《2019上半年电视剧产业报告》表示,上半年全国电视剧备案总数为611部,整体下滑。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华夏视听传媒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从名字来看,不难理解华夏视听传媒是专注于影视制作业务的公司,而事实上,还经营着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也就是说,如若此次能成功在港上市的话,华夏视听也就开创出了以产业打包高等教育共同上市的先河。但从如今的影视行业以及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格局来看,华夏视听的IPO之路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这就不得不来翻一翻华夏视听主营业务的相关“历史”了。
赶往港交所敲钟的“华夏视听”
据悉,华夏视听创立于1998年。目前以影视制作业务和传媒及艺术专业高等教育为两大主营业务。其创始人蒲树林曾于1998年参与制作《影视同期声》,该节目于次年播出。2001年,成立华夏在线,2003年首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开播,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成立,2005年,成立华夏视听。2012年,通过投资《一夜惊喜》进入电影行业。
在影视制作业务方面,华夏视听的不少作品均获得好评。其中,包括于2000年、2002年以及2003年获得全国电视栏目最高奖之一星光奖的《影视同期声》,2004年在中国电视金鹰奖上获得十佳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的《天龙八部》以及2019年获得最佳原创节目奖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同时,其与国内以及在线播放渠道有一定的合作,例如芒果电视台2018年播出的《封神》华夏视听便投资了41%。
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成立于2004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凭借传媒及艺术相关专业,目前在校学生有12697名,是中国第二大民办行业传媒及艺术高等教育提供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1日,南广学院及南京美亚向中国传媒大学一次性支付人民币1.6亿元订立终止合作办学协议,从独立学院转变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并将对南广学院重新命名。
这也就意味着,南广学院真的要另起炉灶了。
“监管潮”之下,华夏视听主营业务挑战诸多
事实上,华夏视听的两大主营业务均面临着政策上监管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如今在终止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服务输送过渡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之后也会存在相应的风险,何况影视行业也会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对营收造成一定的影响。
1、影视行业监管“紧箍咒”及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监管,带来重大不确定性
就影视行业而言,自2017年以来,监管层逐渐重视对行业的规范。逐步对影视行业的内容、艺人薪酬、网剧网大监管趋严,网台同一标准成为大趋势。广电总局更加重视影视产业的社会效应与思想宣传作用。
在经过2018年的影视监管风暴之后,表现在行业内产能开始收缩,行业生态逐步规范。以2018年为例,电视剧以及电影开拍项目数量上均有回落。据《2019上半年电视剧产业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电视剧备案总数为611部,整体下滑。
在今年7月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强调要求加强对宫斗剧、抗战剧、谍战剧的备案公示审核和内容审查,治理“老剧翻拍”不良创作倾向。产业政策的风险难以避免。
而在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同样面临着政策监管的问题。国家对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予以支持,但同时对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规范管理也越来越严格。民办学校曾经长期处于管理上的灰色地带,从2016年开始,中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法新政,民办高等教育进入分类管理和分类发展的时代。
随着国家《细则》的出台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对民办教育的进一步规范要求,给华夏视听传媒的高等教育业务今后的发展增加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2、每年新片能否成功,成为影视业务飘忽不定的重要因素
由于影视制作业务受作品数量以及行业政策影响波动明显。其招股书上的营收在近几年呈现忽高忽低的成长路线。
其招股书显示,2016年影视制作营收仅为134.9万元,而2017年则猛然增涨至3亿元,受政策影响2018年又回落至9139.6万元。2019年前6个月,影视制作业务营收突破4.3亿元。
如此大幅度的波动跟影视行业的经营模式不无关系,影视业务的成功取决于每年发行的少数新片能否成功,同时,也要不同程度的受政策监管方面的一些影响。但不管怎样,飘忽不定的业绩也是其营收不能实现稳步增长的原因。
3、终止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合作,过渡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存在相应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