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退休启示录
作者:冯超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2017年9月的时候,微软的CEO萨提亚·纳德拉接受《商业周刊》采访,记者问他:如果你和比尔·盖茨产生分歧,有何结果?
这个问题有点鸡贼,但又在情理之中。
微软的创始人,大名鼎鼎的世界首富盖茨其实早在2000年就辞去CEO一职。他和老婆一起弄基金,做慈善,风生水起。2014年,他辞去了董事长职位,纳德拉做起了CEO。
现在的盖茨已经不是微软个人最大股东,董事名单里也没他的名字。
即便交了权,盖茨依旧是媒体头条,他出现在综艺栏目、慈善现场,偶尔也会就微软帝国发表些讲话。就在今年6月,他还谈到微软的一个错误:给了谷歌做安卓的机会,损失了4000亿美元。比尔·盖茨给人的感觉是:他好有钱,他放飞自我,但他还在影响微软,人们记住他,也是因为微软。
面对记者提问,纳德拉的答案是,“不可否认,我是微软CEO⋯⋯怎么做取决于我”,他又补充说,“如果他(盖茨)不同意我的做法,我会三思而后行”。
萨提亚·纳德拉
纳德拉说这个答案的时候,还是认可盖茨的软性权力的。毕竟盖茨是他的支持者,任职那天,他还替这个新掌门人做背书。纳德拉任职后,又邀请盖茨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回归微软。盖茨说,他要把30%的时间用在微软上。
盖茨以技术顾问的身份重回微软上班第一天,就遇到了中国网友遇到的怪事。他花了一天时间去升级Windows 8.1,但并没有成功,他召唤刚上任的CEO纳德拉来帮忙,但还是没成功。《纽约客》网站刊登的一篇报道说,当时气氛很紧张,两人关门研究了很久,盖茨还口吐脏话。微软公关说,盖茨先生的第一天是“一次学习经历”,盖茨会继续使用win 7系统。
盖茨这个技术顾问还在发挥威力。
一个例子就跟在百度做短暂停留的陆奇有关。2016年,微软执行副总裁陆奇想推动微软以80亿美元的价格去收购办公应用slack,但盖茨和纳德拉都表示反对。陆奇后来说自己离开微软是因为一起自行车事故,但很多人觉得,这跟收购计划失败有关。
纳德拉是印度裔美国人,1992年加入微软。他见证了微软成立至今的三位CEO。
第一位,1975年-2000年的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既是董事长,又是CEO,大权在握。
第二位,2000年-2013年的CEO鲍尔默;盖茨只担任董事长,交权大幕拉开,但他依然负责公司的总运营情况,在该阶段前8年,盖茨全职为微软工作,后5年,淡出管理层。权力有缩减,但依旧强势。
第三位,2014-至今的CEO是纳德拉本人;盖茨不当董事长,只当技术顾问,投入30%的时间放在微软,但依旧有话语权。
鲍尔默是个数学天才,是微软第13位员工,他主管微软产品的销售,立下赫赫战功。2000年时,他正式担任微软CEO。
讲鲍尔默之前,多说几句。
在200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还在襁褓之中,换届,退休等权力变更等大事,若非个别企业家主动,这事情估计得等到2025年之后了,但接班这个问题,他们早晚得面对。
不过在2000年这个节点上,美国的某些互联网公司已经换届好几拨了。
比如蓝色巨人IBM,1993年招来郭士纳当董事长兼CEO,郭士纳在麦肯锡呆过,后来又在航空、烟草公司做过高管。他在IBM做出了功绩,写了本《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比如苹果,在80年代,乔布斯气走了上一个CEO后,然后又邀请了百事可乐总裁斯卡利,为了说服斯卡利,乔布斯说了句经典名言: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
后辈们也擅长引用外援,比如雅虎在95年成立的时候就从外部挖来一个CEO,谷歌在早期就按照投资人的建议,引进埃里克施密特。
美国科技界大公司的创始人们喜欢埋头搞技术,所以他们喜欢引进那些有商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担任CEO。少数派是亚马逊的贝佐斯和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他们牢牢握权。
但是创始人放权引进外部人才也是有风险的。斯卡利将苹果弄得一团糟;雅虎换了几个CEO,但是最终的命运是被贱卖。
微软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除盖茨外,其他两个CEO,都是内部培养,从微软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物。
2000年盖茨决定辞去CEO,部分原因是当时微软涉嫌垄断,跟美国政府打长期官司,心生厌倦。微软支付数十亿美元跟政府达成和解后,盖茨意识到政府比企业强大,开始主动亲近政府和监管方,做起政府公关。这个举动的后果是,如今亚马逊,谷歌,Facebook,苹果等巨头都被政府调查,但唯独没有微软。这算盖茨退休造成的另一种特殊性。
但是鲍尔默这个内部人却并非是一个合格的CEO。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