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的医美团战
一个月前,一位同事让阿里健康CEO沈涤凡帮忙推荐靠谱的医美机构做祛斑手术,但推荐出去的一刹那,沈涤凡心中闪过一丝犹豫,“我对这个机构是否了解,过去治疗了多少人,医生技术是否高超和负责,在我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还是有一些犹豫。”
9月初,阿里健康举办了一场医美行业发布会,主题命名为“选择未来”,在这场发布会上,沈涤凡坦言,基于上述犹豫,阿里健康开始发力天猫医美。
虽然阿里做医美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4月,但直到这场发布会,阿里健康才算是正式将自己做医美的思路和策略分享给行业从业者们。
对消费者和商家而言,该业务统一以“天猫医美”为品牌认知,实际运营由阿里健康牵头负责,该部分业务的营收也会归于阿里健康消费医疗业务。
演讲前,沈涤凡在台上先抛出一个问题,“有谁做过医美?”
结果令沈涤凡诧异,虽然来参会的全是医美行业从业者,但在沈涤凡看来,80%的人敢于在公开场合举手坦陈自己做过医美,这是非常大的变化。
这种观念的变化或许要归功于几年前医美垂直App的崛起。
2013年,在移动医疗诞生两年后,互联网医美的赛道里涌入了新氧、悦美、美尔贝、更美、美黛拉、美呗等多家公司,在资本的助推下,这些互联网医美平台高举“消除黑中介”的大旗,试图让用户放下对医美的有色眼镜,直到2019年5月,新氧在纳斯达克上市,医美才算是迎来行业小高潮。
这股热潮不但扩大了医美的用户群,更将医美市场推向千亿规模。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医美服务行业总收入规模达到 1217 亿元,预计行业收入规模到2023 年将达到 3601 亿元,2018 年至 2023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提高至 24.2%。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求美需求正在进阶:从美妆、美容仪器到轻医美、整形手术,过去一年,天猫上的求美用户加起来三个多亿,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88%。
“天猫美业增长很快,医美的增长更快,从2016年4月份天猫医美正式启动,2018年开始加速,始终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去年‘双11’和今年‘6·18’,都是天猫里增长最快的行业。”阿里健康消费医疗事业部资深总监王亚军如是说。
于是,美团医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巨头闻风入局,他们手握流量和资金,期望在千亿医美市场乃至消费医疗领域分一杯羹。
“大公司的进入,恰恰证明了医美在未来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朝阳行业。”八月份,新氧CEO金星在接受包括钛媒体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寻找新的增长点
沈涤凡强调阿里健康做医美并不是为了行业增速,本意是希望提供一个安全、放心、舒适的医美服务平台,但从阿里健康2019财年报告中可以看到,消费医疗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阿里健康消费医疗事业部是在2019财年(2018.4.1至2019.3.31)上半年成立的,包括体检、医美、口腔、疫苗等大健康服务。
从2019财年的数据来看,来自消费医疗业务的收入达到人民币1.28亿元,虽然贡献的营收占比仅为2.52%,但同比增长275.5%。阿里健康2019财年报告中提到,“强劲的终端需求和不断优化的产业供需,将使消费医疗领域成为医疗健康产业未来一个新的增长引擎。”
而在整个消费医疗领域,医美是冲在最前线的,阿里健康在消费医疗领域的布局也是先从医美开始发力。参考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虽然以医美起家,但在登陆纳斯达克后,也将业务延伸至消费医疗领域。
医美产业链中,除了平台、行业组织和监管机构外,最核心的角色有三个:提供耗材或设备的上游药企、提供服务的线下医美机构、购买和使用服务的消费者。
这三个核心角色的痛点又各有不同:对于药企而言,原本更多在线下和B端,很难直接触达消费者;对于医美机构而言,越来越多的资源、资金都投入到了营销获客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对于消费者而言,医美行业有大量新的用户还没有使用过医美产品。
有没有一种好的模式能够把三方的痛点最大程度的解决好?
经过和合作伙伴、药企、医美机构和消费者的共创,阿里健康推出了药企数字化运营的商业模式:以药企官方形式入驻到天猫开设旗舰店,阿里健康自营团队会全流程参与到整个运营和营销,同时严选、优选优质的医美机构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药企数字化运营的商业模式,钛媒体付梦雯拍摄
互联网医美App美呗方面告诉钛媒体,美呗会以平台的方式入驻天猫,产品还是合作机构的项目,机构如果在运营方面需要协助,美呗会帮助运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