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黑战记》走势不理想的背后,需要引起重视的“产业趋势”
文|跃幕电影,作者|小K
点映评分9.8分。 对于刚刚经历过《哪吒》的中国观众来说,这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一个购票理由。也正是因为点映评分9.8分,开启了《罗小黑战记》的 “冒险之旅”。
被给予厚望的“罗小黑”,不仅仅是国漫连续出爆款的又一单片,也是撑起后暑期档的唯一爆款。但从实际表现来看,《罗小黑战记》基本上没有达到外界的期望。 除了电影自身的原因之外,其实《罗小黑战记》背后也有值得反思的“产业趋势”。
在整个市场冷热分明,口碑驱动票房的背景下,许多“产业趋势”被迅速放大。但事实上,影市基本规律和类型的市场培育,依然是现阶段整个市场的重要一课。
提档
挺进“疲软期”。
原本定档9月12日的《罗小黑战记》在上映前两周选择了超大规模的点映。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淘票票点映评分9.8分成为了最为出色的“战绩”。也因为这一点,或多或少促成了《罗小黑战记》“冒险”提档。
其实近两年,许多黑马影片在点映阶段就呈现出了大爆的趋势,因此选择提档也能最大程度上释放口碑,提振票房。另外,今年暑期档口碑和票房的正相关达到了一个极端状况,口碑高的影片获得了整个市场资源的严重倾斜。 例如《哪吒》在上映后,排片占比一度超过50%,票房占比一度超过80%。
对于一部国产动画来说,这样的成绩是很难想象的。但是整个市场对于高质量影片的旺盛需求,达到了“英雄不问出身”的地步。 那么对于《罗小黑战记》来说,顺应这一“市场趋势”提档也是顺理成章。但是让人没有预料的是,整个市场的疲软期其实超出了想象。9月份初期,恰恰是整个暑期档过后的第一个疲软期。大盘的单日票房一度低至3000多万,达到了一个“冰点值”。在观影人次上,一度只有100万人次入场。
对于国产动画来说,大盘的冰冷以及后暑期档学生军的“退场”,造成其处境的艰难。另外《罗小黑战记》是周六上映,并非传统的周五和现在较为流行的周四开画,但这不恰恰凸显了整个提档过程的“冒进”吗?
由于高质量影片在市场地位提升,“以片保档”和“以档保片”一度引发市场争论。依仗点映口碑来提前释放票房,但如今《罗小黑战记》的提档失败,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市场提了一个醒。 在面对冷热分明的大盘环境下,究竟应该“求稳”还是“求爆”?
口碑
一切皆因口碑而起。
在上映之前,淘票票“史无前例”的点映评分9.8和豆瓣8.9分的开画评分引发了外界极高的期待。即便是暑期档大爆的《哪吒》,也难以达到如此出色的口碑表现。
基于此,外界关于《罗小黑战记》票房的“预测”迅速提升。“预测票房”向来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标志”,无论是最开始的自媒体人工预测还是后来票务平台的大数据,预测票房都成为了整个市场对于电影预判的一个风向标。
有了口碑打底,关于《罗小黑战记》的票房预测一度超过了10亿。提档过后较长的票房释放周期,伴随着超高的口碑,很难找到票房不破10亿的理由。但是点映评分里的泡沫,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产业趋势”。
今年暑期档,第一个被给予希望的“种子选手”是《银河补习班》。在整个点映周期,《银河补习班》的口碑反馈也是非常理想。但是上映后,口碑引发的两极分化造成了电影走势的迅速下滑。 《罗小黑战记》并没有出现分化问题,但是导演在上映前也认为电影口碑“虚高“。
上映后,电影的豆瓣评分在5天下降了0.6分,猫眼和淘票票的观众评分相比《哪吒》均低了0.3分。
其实所谓的口碑优势,在上映后并没有体现出优势。那么迅速提档的《罗小黑战记》就无法因为口碑大爆而获得足够的市场支撑。从上座率来看,电影首日上座率为11.3%,表现尚可。但首个工作日上座率仅为2.9%。而上映超40天的《烈火英雄》在《罗小黑战记》首个工作日时上座率依然为4%。
而“对标”《哪吒》来看,上座率在进入周末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周日达到了31.3%,首个工作日也达到了20.9%。其中自然有大盘冷热的问题,其实也有影片自身口碑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2132.html
- 上一篇:敞开钱袋子,解压资源包,资本如何掘金电竞?
- 下一篇:华谊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田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