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腾讯的保险生意:年费60块的保险要怎么做
原标题:解密腾讯的保险生意:年费60块的保险要怎么做
核心提示:
在腾讯旗下的所有金融业务当中,保险几乎获得了最多的流量支持,在微信体系内,九宫格、小程序、支付、红包等资源都为其开放。
微保在保险的产品层面和服务层面都做了更多定制化的尝试,这是通过自身巨大的流量优势反向倒逼保险公司创新的结果。
腾讯、蚂蚁、众安等公司都在尝试“普惠保险”,也就是用更低的价格、更亲民的条款和服务降低保险的门槛,这是保险增量市场的关键。
保险一直以来都不是个好做的生意。用一位资深保险从业者的话来讲:“在所有金融产品中,保险与人的距离最远,大家平常使用最多的金融工具是支付,其次是理财、借贷,最后才会想到保险。”
所以,腾讯才会把微保一年拿下2000万月活用户当成战绩来讲。微保首次亮相是在2017年11月,点开微信九宫格里的“保险服务”一项,进入“微保”页面,可以看到一款叫做“微医保”的健康险产品。能进九宫格,足以体现腾讯对保险业务的野心。此前,微粒贷和理财通已经借助九宫格的流量飞速增长,其中,微粒贷放款额已经超过1万亿,理财通的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
时隔一年,主阵地放在微信小程序的微保已经由1个保险产品迅速增加到12个,月活也做到了2000万。这个数据不仅意味着用户量,也意味着微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用户粘性——用户会时常打开小程序查看自己的保单,而这可能促成更多转化。在传统保险公司以及过往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当中,这种活跃度并不太多见。
相比于理财通和微粒贷,微保出生最晚,但获得的扶持却最多。
马化腾亲自过问,微信流量倾斜
在各类金融产品里,保险是被动销售型金融产品,与之完全相反的是借贷类产品,用户通常会主动搜索寻找,而理财产品则介于两者之间。
所以,对于保险这样一种用户认知模糊、且主动购买意愿低的产品来说,销售的关键在于用户产生需求的时候,能最大概率的把产品信息推到用户面前。
比起主要依靠人力来推销的传统保险公司,在腾讯体系内的微保有更直接的获客渠道,比如微信支付来察觉用户需求。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在医院用微信扫码支付医疗费用的用户,会在付款完成页收到一条微保优惠券的推送,因为患者通常有着比健康的人更强烈的医疗险需求,此时把优惠券推送到他面前,更有可能产生转化。
再比如,在微信支付中的商家收钱环节,微信按商家收钱频率、收单金额有不同积分,并提供了几十个产品可供兑换,兑换排名第一的是腾讯视频的会员权益,排第二名的就是微保提供的保险权益。每天会自发弹出的微信运动也成为了微保的流量入口之一——当步数累积到一定程度,用户可兑换不同奖励,比如微信红包,还比如保险优惠。
这是一个聪明的流量入口,因为在不同的场景中,用户会体现出不同的风险意识,将需求和风险想匹配,能带给微保更高效的转化。并且,微信支付打通了付款链条,一名普通用户日常抢红包累积的钱包余额,往往就已经足够购买微保的某个产品。
目前,微保的产品包括车险、健康险、出行险等,其中部分产品月费可低至5元以下。比如,月费为5元的意外险可让用户在意外/猝死发生时获得30万元赔偿,如果将月费提高至16元,则可获得100万元赔偿。
微信甚至还为微保专门开发了保险红包,这是微信生态内,继普通红包、黄金红包之后的第三种红包,这种红包能让用户与用户之间以红包形式互相赠送意外险的保额。
同样是社交的玩法,用户领取保额的红包后可以即刻激活生成保单,并以赠送一定数额保额的方式来促进用户自发地转发,以用户筛选用户的方式,来汇集保险产品的目标人群,并且降低用户的心理门槛。
“一般讲到保险是非常严肃的,不是很有趣的。我们承载了腾讯的社交基因,希望把保险做得更好玩。” 微保CEO刘家明对36氪表示,如果一个人的朋友们都有保险需求,那么这个人的保险需求一定也是正相关的。“微医保产品就有一半的用户是朋友转发介绍而来。”
一位微保内部人士告诉36氪,马化腾本人多次把相关负责人拉到一个群里,讨论产品细节,亲自参与了保险红包的设计。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微保在腾讯的战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微保能获得微信生态的支持要大于腾讯其他金融产品。
九宫格之外,小程序也是微保的一个入口,尤其是小程序在微信顶端通过用户“下拉”而获得露出之后,能大大降低用户的回访门槛。数据显示,48%的微保用户在购买后会进行回访,这在传统保险公司几乎是无法做到的。
销售保险还是设计保险?
作为流量巨头,微信和支付宝都是承载各类金融产品的绝佳载体,包括保险产品,但背后的两家公司的思路有所差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