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褪色:新品吸尘器被指抄袭 产品质量问题投诉多
几年前爆红的戴森,近两年颇有风光不再的势头,不仅口碑开始下滑,价格偏高和售后问题也不断被用户吐槽,12月1日,戴森刚刚发布新品Omni-glide万向吸尘器,就有人提出产品“抄袭”“不走心”。与之相反的是,国产吸尘器品牌以高性价比等优势后来居上,同时在扫地机器人市场另辟蹊径,打出一片新天地。有关分析认为,国内清洁市场百家争鸣的同时,一场优胜劣汰的淘汰赛也在悄悄进行。
戴森渐失“明星”光芒
不管是吸尘器还是吹风机,戴森确实在过去几年打造出几款明星产品,并受到不少消费者追逐。然而,从去年开始,戴森的市场地位开始“晃动”。
在今年京东“双11”小家电榜单“吸尘器”这个品类上,戴森已被国产品牌超越;GFK 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戴森英国本土市场份额近一年内从45.8%跌至36.4%,而2020年英国亚马逊吸尘器排行榜中,戴森已经跌出前十四畅销型号。
数据背后实则是戴森产品价格偏高、质量和售后又无法与高价匹配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在消费宝平台和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戴森,发现诸多的产品质量问题投诉,其中黑猫投诉平台投诉数量就有514条;今年年初,美国权威消费杂志《Consumer Reports》将戴森的产品从无线吸尘器推荐名单中移除,原因是它的耐用性不尽如人意。根据该杂志的消费调查显示,戴森吸尘器五年内损坏率高达一半,可靠性、耐久性与售价不符,其推荐程度也被降至中等水平。
这其中也包括售后。有消费者反映,“2020年10月25日送去维修的戴森吸尘器,维修过程中发出两个维修单号,重复收款。付款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天天短信催款,15天过去,送去维修机器因认定我没有付款,一直没给维修,也不提供进度。一个机器两个维修单号,涉嫌重复收取维修款”。
还有消费者称,“2018年8月购入戴森吸尘器V7 Fluffy,平均一个月用一次,不用的时候都按说明挂在墙上充电,2020年11月8日发现充电显示红色,无法使用,邮寄维修好要求用户支付649元电池更换费用。戴森电池在使用两年后普遍都会出现问题,无一例外要求客户自行承担高额电池更换费用,与戴森之前客服介绍电池可以满足400-500次充电严重不符”。
正因为问题不断,戴森在消费者中的关注度也在降低。根据ZDC发布的数据,戴森在中国市场的关注度已由2016年的34.33%下降至2019年的22%,这个数据在最新上半年统计中,再次降到了14%左右。而受业绩连累,戴森今年宣布在全球裁员900人,包括英国的600人,其中大部分是零售和客服员工。
北京商报记者就戴森如何看待国内吸尘器市场等问题,采访了戴森中国吸尘器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对方并没有给出回复。
中国“智造”弯道超车
戴森光环不再的同时,国产清洁家电品牌却开始提速,在吸尘器、扫地机器人领域持续扩大市场。
如今中国已是吸尘器生产制造大国,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1-8月真空吸尘器及其零件出口金额为322146.6万美元,出口贸易数量多、体量大,被誉为“世界吸尘器工厂”。
数据显示,中国吸尘器行业仅2019年线上线下就累计新增品牌85个,累计新增机型452个,大量新增品牌分食市场,尤其是2500元以下的价格区间。这得益于早期国内工厂通常采用ODM/OEM方式为国外品牌代工,国内吸尘器产业供应链形成时间较早,国产品牌经过早期的技术积累,逐渐掌握吸尘器制造技术,而后投入资金研发,追赶国外掌握的核心技术。
比如,戴森最新发布的Omni-glide万向吸尘器,采用其首款万向软绒滚筒吸头,但实际上双滚软绒地刷已多见于国产品牌产品配置上;此外,国产品牌的部分吸尘器在吸力和续航方面都比戴森强了很多。价格方面,相比动辄四五千元的戴森,小狗吸尘器的价格大多在一两千元,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和手持无线吸尘器则主打中高端,在产品性能相近的情况下,推出的产品价格主要集中在2000-4000元之间。
“在产品性能相近的情况下,我们的扫地机器人价格更低,依托高性价比抢占高端市场。此外,欧洲市场虽然扫地机器人普及率高于中国,但由于以iRobot为代表的国外扫地机器人品牌全局规划类产品均价较高,主要以随机类中低端产品为主,我们的策略是凭借着过硬的产品和相对能接受的溢价,引导欧洲消费者从中低端产品向全局规划类产品进行升级,唤醒需求。”石头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97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