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链科技执行董事吴丰恒专访:区块链和合作社理念完美契合
看区块链技术和合作经济形式如何为“三农”换新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问题”一直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关注的焦点。
到了现代,工业现代化取得飞速发展,城镇和乡村的收入差距拉大,如何帮助“三农”摆脱 “苦”、“穷”、“险”,基于市场经济的“合作化”正在悄然成为潮流。
据经济学家统计,到2013年,全国注册的合作社数量已超90万家。另据调查数据,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户均收入可比未参加的农户高出30%左右。
到了2020年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合作经济也在迎来新的变革。
多位专家认为,当前方兴未艾的区块链技术,天然与合作社这一“自愿参与、平等互利”的合作经济相契合,两者的结合将为“三农”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它的想像力和切入口会在哪儿呢?不妨随Odaily星球日报来探寻一些先行者的足迹,看区块链技术和合作经济形式如何为“三农”“换新装”。
01 一个正在爆发的万亿级蓝海市场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天。”
用这句话来形容区块链今时之境遇最合适不过。
在中国,“区块链+”应用自2018年开始蓬勃生发,历经两年的摸索和试验,已在货币发行(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防伪溯源、存证版权和政务等多领域广泛应用。
在政策上,区块链对于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性也已被充分肯定。
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阐明了区块链技术在新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到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区块链”列入新基建的范围,明确区块链与人工智能、云计算一并属于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部分,这也意味着区块链将作为信息化设施在更多场景、行业和产业得到应用。
上面提到的那些场景,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可以说,2年来,经过技术及产业各企业携手合作,区块链技术已开始大展拳脚,当前正处于概念验证完善和大规模推广的前夜。
在这些成熟可见的场景之外,也不乏一些特殊领域,和区块链技术天然契合。Odaily星球日报最近便接触到这样一个——区块链+合作经济。其中,农村合作经济是合作经济领域典型的应用场景。
农村合作经济这个词在很多人听来可能遥远又陌生,但它却直接关系到中国40%农村人口的收入和幸福。
根据公开资料,到2018年,农村人口总量为5.6亿人,在全国人口中占比40.42%。因此,如何“强农、惠农、富农”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据抹链科技执行董事吴丰恒介绍,农村改革当前主流发展思路包括: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和发展农村三级市场,几种改革探索又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在探索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提升农村市场化程度,同时又保障农民权益。“合作经济”的组织模式,既能让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面对大市场,又能保障农民对组织的治理和收益分红。
其实,合作经济和合作社的发展源远流长。历史上,从欧文、傅立叶的探索,到英国罗其代尔先锋社、西班牙蒙德拉贡合作社,到近代中国工农红军的消费合作总社、日韩综合农协和当代中国乡村建设的合作经济实践,都是不朽的创造。合作经济的交易总量在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可以占到30%。
在我国,至2006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7号主席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告这一经济形式纳入法律保护和监督范围。目前,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地方实践,都在探索综合发展的农民合作形式。
根据公开资料,到2013年,全国注册的合作社数量已超90万家。 其中,农民资金互助社有上千家,在政策比较宽松的地区,单个资金互助社规模可达3亿。因此,可以说,农村合作经济,是一个不少于万亿的庞大市场。
党和政府大力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在2020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还提到一个喜人的数据:“据我们对瑞安市调查,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户均收入比未参加的农户高出30%左右。”由此,彰显了这一经济形式的优越性。
但正如一些社评所说的那样,这一尚处于探索期的经济形式,尚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水平,个中出现的问题还需我们探寻攻克之道。
02 区块链和合作社理念完美契合
当前,农民合作社面临诸多难题,包括资源资金分散、管理低效、监管失效、社区带头人道德风险高等等。
对此,大学时期即曾作为支农志愿者的吴丰恒深有感触。他认为,存在上述问题有三个根本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9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