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粉丝诉求、建立专业榜单,《中国音乐公告牌》如何走向大众?
原标题:深挖粉丝诉求、建立专业榜单,《中国音乐公告牌》如何走向大众?
作者/吧啦
上一代打歌节目消失已久,打歌节目的市场一直潜力巨大但缺少供给,爱奇艺经过多番考量,决定率先推出国内第一档网络打歌节目——《中国音乐公告牌》。在今年新音乐人大量出现的环境下,这样的一档节目无疑是被需要的。今年粉丝文化的兴盛也推动了打歌舞台需求的进一步提升。
从节目的宠粉操作到舞台外内容的呈现到后期根据粉丝反馈进行的改进,也可以看出《中国音乐公告牌》对于粉丝群体的重视。而从粉丝对于舞台效果、画面呈现等方面的好评来看,可以说节目内容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对于粉丝群体相当友好。

《中国音乐公告牌》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深度挖掘粉丝的诉求,以年轻人喜欢的真人秀+舞台秀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节目是如何通过理解粉丝文化,将其嫁接到内容中,实现对受众对精准式投喂,最终成就圈层爆款,实现粉丝层面和商业层面的双赢?
深挖粉丝需求实现精准投喂
在《中国音乐公告牌》播出前,很多人依然不看好国内打歌节目的市场。事实上,与普通受众相比,粉丝群体对于打歌舞台的观赏需求高得多。
音悦台曾因MV库存量高而成为粉丝的追星宝地,聚集了一大批追星族,2013年便达到了4千万的MAU,4百万的DAU。这也说明粉丝群体对于MV的观赏需求相当高。
观察《中国音乐公告牌》对于打歌舞台的设计,其布景、道具等整体编排几乎可以媲美MV。这也就不难理解粉丝对于纯打歌舞台的好评。

打歌舞台
为了满足粉丝想要深入了解打歌音乐人的心理,节目的正片特意增加了打歌节目以外的真人秀部分,包括打歌音乐人如何准备舞台等等细节。而为了更精准地满足粉丝对于舞台的观赏需求,爱奇艺又在正片之外设置了纯享版舞台,去掉打歌舞台以外的内容以方便粉丝集中欣赏打歌舞台。
此外,《中国音乐公告牌》的衍生节目《打榜日记》、上下班环节设置等细节上的设置都体现了节目对于粉丝需求的理解。

打歌艺人的上班路
《打榜日记》作为正片内容的补足,从更轻松的角度展示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从而让节目可看性更强。
而上下班环节的设置此前在国内的打歌节目和综艺节目都从未出现过,《中国音乐公告牌》中的该环节则主动允许粉丝围观歌手从下车到定点拍照场地这一段路。在这个过程中,粉丝可以进行拍照、挥旗、喊口号、举灯牌、举手幅等多种应援,极大地满足了粉丝对于应援的需求,也体现节目对于应援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节目为粉丝应援设置的空间
爱奇艺节目开发中心副总裁姜滨表示,通过真人秀的形式,可以让观众了解音乐人台前幕后的故事。上班只是这其中的一环,它能让粉丝有机会亲近歌手,传达出自己的感情。但是后面逐渐发现不管是艺人还是粉丝都很喜欢和重视这个环节,因此产生了很多有趣的互动。

后续节目中还出现过逆应援,即艺人反过来为自己的粉丝做应援。比如邓紫棋为在上下班路上等待已久的粉丝送鸡腿、王源在自己的生日前一天为粉丝送上生日蛋糕,而这些难得的逆应援也都能获得粉丝超高分贝的尖叫。
从这一系列环节设计来看,节目组具有相当强的粉丝运营逻辑,对于粉丝文化和粉丝需求实现精准把控,而这也是将《中国音乐公告牌》推向圈层爆款的利器。
以小众需求撬动大众关注
打歌舞台以视频形式呈现,本身就比音频的传播能力低,因此节目对于以粉丝需求切入,是以小众撬动大众的逻辑。
由于粉丝同时具备更高的表达欲和二次创作能力,满足了粉丝的需求,在粉丝积极的二次传播助攻下,更容易成为圈层爆款。同时音乐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大众传播性,而市场本身对于打歌舞台也是有高度需求的,无论是歌手还是观众,因此,《中国音乐公告牌》在活跃粉丝的助推下,也开始从圈层席卷到大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153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