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艺人经纪行业复盘:身陷囹圄,寻找微光
作者/方方 编辑/关关
2018年的艺人经纪行业似乎坐了一趟过山车。
这边厢,上半年的两档偶像节目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星浪潮,也让不少人感叹偶像元年终于来临,各个领域的商人们都开始瞄准粉丝经济,泛娱乐资本的入局抢滩也在重构着整个行业格局。但猝不及防的“限偶令”、“限娘令”似乎给整个偶像行业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今年三档偶像节目的命运依然晦暗不明……
另一边厢,下半年的传统经纪行业也在税务的阴霾中艰难前行。小崔的开炮直接把整个经纪行业炸出个缺口,国家对艺人天价收入、明星证券化等现象的管控尺度不断收缩,充斥着资本对赌、深度捆绑的影视制作行业也被拖下泥沼,影视制作与艺人经纪一体化的传统模式都被打了个问号。
寒冬论悄然从影视领域弥漫到了整个娱乐产业,过去这一年,这个行业都经历了什么,都受到了哪些政策限制?我们对过去一年经纪公司、明星、经纪人以及粉丝相关的大事件进行了小小的梳理,依然能在墙角中寻得一丝微光。
经纪公司们:
上半年好不快活,下半年人心惶惶
去年1月19日,当《偶像练习生》中的99位小鲜肉被一众网友diss油腻的时候,各个经纪公司的大佬们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打破多年四大三小流量格局的第一个新晋顶级流量竟会在此诞生,而他用的时间仅仅是3个月。
而后无论是老牌如喜天影视、中南文化旗下千易时代又或者是新晋如悦凯娱乐、新湃传媒等,这些传统形式的经纪公司终于按捺不住,纷纷开启自己的练习生招募计划,试图在火爆的综艺造星运动中分一杯羹。
两档偶像节目还给偶像经纪公司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3月,旗下艺人在两档爆款偶像节目都获得了超高人气的乐华娱乐正式从新三板摘牌,有迹象表明其正在向IPO冲击。
麦锐娱乐、坤音娱乐和AIF娱乐这些偶像类的经纪公司也都先后宣布获得数千万融资。
“偶像元年”被频频提起,泛娱乐资本迫不及待地入局,更低的准入门槛,更迅速的回报变现,更新鲜的上游切口,市场的巨大需求让团体偶像经纪闪闪发光,似乎偶像产业已经搭上了飞驰的列车,很快就能成为整个艺人经纪行业的中坚力量。
然而,去年7月份,就在《创造101》引发追星狂欢的第二个月,坊间开始流传史上最严“限秀令”,总局要求严格评估偶像养成类、选秀类综艺节目。一个多月后的《开学第一课》事件又将“偶像”一词置于风口浪尖上,多名男偶像因浓妆被大众批为“娘炮”。
“限娘令”刚起,“限偶令”又来。前脚刚传央视将全面禁用“娘炮”艺人,后脚“偶像”、“练习生”等又成为敏感词。很快,有消息称未成年艺人也被禁止参与选秀节目和卫视真人秀。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是,《偶像练习生》第二季已经改名为《青春有你》,而“练习生”的叫法也被“训练生”所替代,目前已公开所有选手的偶像节目也不再有未成年人的身影。
一时间,最懂风向的资本市场瞬间冷静下来,偶像产业在投资人的评估册中下降了好几个优先级,商业模式不明、产业不完善等前几年造成团偶死伤大片的原因也随之成为了减慢步伐的理由。事实上大家都在观望,“等政策稳定”成为了心照不宣的批注语。
与此同时,传统经纪行业也迎来了当头一棒。
5月29日,崔永元以一条关于阴阳合同的微博激起了千层浪,之后的系列爆料更是让整个影视、经纪行业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税务风暴中。
影视制作与艺人经纪一体化的老牌王者位于风暴正中,原本引以为豪的多项孵化产业都被打成了筛子,艺人IP驱动的多个项目宛如一串整齐码好的多米诺骨牌,政策大手一挥,舆论大风一吹,领头的牌码已经倒下,轮到哪块只是时间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2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