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霸屏太烦人?红不是原罪,没实力才是啊!
有没有发现,如今“流量”这张牌好像已经没那么万能了?
之前有段时间,哪怕是评分离及格都还遥不可及的明显烂片雷剧,只要请到有话题有粉丝的流量生花也能坐收票房热度。
但现在这届观众口味却不太一样,几部找流量甚至顶流挑大梁的剧最后全败给了男主被遗忘N年、女主查无此人的《延禧攻略》。
粉丝彩虹屁夸得再好听,都抵不过“口碑教做人”呐, 实力不过关,翻车便成了标准结局。
综艺市场上变化来得缓一点,有的节目明明要以新面孔为主角,却似乎还是有种没个当红流量吸引眼球就没法捧出新人的“迷信”。
but真有那么灵吗?最近讨论度奇高的张艺兴在《即刻电音》做导师,节目热度emmmm……还被质疑对于电子音乐不够专业:
一度火到不行的“有嘻哈”再出第二季,阵容上流量明显升了级,然而吴亦凡+邓紫棋却没能大于二,最出圈的只剩一句让人啼笑皆非的skr~
刚收官不久的《下一站传奇》同样比较尴尬,流量体质的导师们常有话题,选手却到最后也没一个有姓名的,之前所带队伍比赛失利时,宋茜就半开玩笑表示不如直接把导师粉丝拉过来投票好了。
确实,选择自带流量的导师阵容能够给素人选手带来关注及噱头,可是对于非粉丝的普通观众而言,更看重的还是他们在节目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吧。
得了口碑的“这!就是”系列算平衡得不错,千玺弟弟年纪小舞龄却不短,熟知各种街舞术语和队员沟通自如,突发状况下亲自上场也惊艳了一把:
说到底,导师这个身份本应是作为给选手抬轿且引路的辅助型角色,绝非只要流量够大就能“一步到位”。
在实力hold得住的前提下,人气才能算是锦上添花,否则热度再盛,所谓的“导师”名号也只会变成负担,甚至还可能因为啥都不懂引起观众反弹。
我们围观群众都能看明白的道理,业内真就不懂吗?未必吧,多半还是不愿意冒险,即便知道高价请流量的“性价比”今时不同往日了,依旧会怕在阵容声势的battle中落了下风。
胆子大的也有,今天《以团之名》新鲜官宣的导师阵容就统统和流量不沾边,Selina、袁娅维、王霏霏、何展成,有的是不是名字都还对不上脸?
果不其然就有人怀疑这节目组疯了,同期类型差不多的综艺全都在找最红、最鲜的新兴明星助势,你们专挑“老艺人”是要干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2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