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如何让“准村官” 看到光明前途?

01-16 娱乐要闻

  省政协委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丁志春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农业职业教育一线的工作经验,提出依托定制培养模式,加强基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培养。

  丁志春介绍,农村基层农业技术人才在乡村,由于有技术,没有行政职务,而被形象地称为“准村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外移,农村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弱化现象不断加剧。由于基层农业农村人员的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人员跳槽、调离、辞职现象频繁,在编不在岗现象普遍,队伍力量日渐萎缩。现有基层农业农村人员队伍普遍年龄偏大,无农业教育背景,无法向农民群众及时推广最新科学技术。

  即便是每年新招大学生进入基层工作,也经常会出现基层岗位的实际需求与招录人员的专业所长不符,比如,基层岗位上最缺乏的是农学、林学、水产的专业技术人员,而招录来的却是管理学、经济学的专业学生。

  如何破解?丁志春建议,各地区要大力做好“定制村官”的政策宣讲,不仅要向考生和家长宣传,而且要向农业基层服务部门宣传,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省市在“定制村官”方面的培养政策、目标和措施。

  正因为基层农业农村人才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艰苦,所以,更应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以相对较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基层农业农村队伍中来,让农业技术推广真正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

  丁志春认为,要尽快制定完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留用制度。目前“定制村官”,在校期间每学年补贴学费8000元,毕业后即到村、涉农社区连续工作满3年发放一次性奖励10000元,连续工作满6年,再发放一次性奖励10000元。对于广大毕业生来说,除了这6年的金钱奖励之外,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前途和发展。

  “定制培育工程”培育的毕业生进入基层后,其实他们期望在基层实践,得到锻炼,让个人的职业前景更加光明。所以现在社会各界需要打通农业技术人员与“准村官”和“村官”、“公务员”的激励通道,让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在农村能够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让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尽快脱颖而出。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薄云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2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