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着看德国的疤
[南京]顾德宁
在德国旅行时,在柏林等城市,我常看到几个人蹲在路上,细看着地面,表情严肃,或喃喃自语,或与孩子讲述什么。我也蹲下去看,路面上镶嵌着一块或几块黄铜制成的砖块,不突出,如不注意,很容易走过。好几次,蹲着的人一脸不解地问我:“您知道这是什么呀?”我回答:“我知道,这是‘绊脚石’,为了纪念在此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对方立马露出笑容,诚恳地对我说:“丹克(德语:谢谢)”。
“绊脚石”是由一位德国艺术家发起的反思二战活动。在德国城镇,在纳粹当年迫害犹太人的地点,他们铺上铜制的砖,上面镌刻着某某犹太人曾在这里居住或学习、工作等字样,还有生日、忌日、身亡地等,借此提醒路人永远不要忘记德国这段羞耻历史。“绊脚石”其实不绊脚,要绊住人心。“绊脚石”起初只是民间的行为艺术,却得到许多德国人的认可和支持。我住柏林的房东告诉我,制作每块铜砖近一百欧元,可是私人捐赠却源源不断。“绊脚石”还得到德国政府的许可和保护,不准破坏。德国城镇已铺了几万块“绊脚石”。
柏林菩提树下大街南侧的倍倍尔广场,移步都是景。东侧是柏林国家歌剧院,西侧是洪堡大学,南侧是柏林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北侧是国家图书馆,不远处还有柏林大教堂和博物馆岛,非常壮观。我每次路过广场,都会看到广场中央有人蹲着看地面。地上有一块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底下是一排空的水泥书架。阳光好的时候,玻璃倒映出洪堡大学漂亮的房顶。玻璃旁边的地面雕刻着德国诗人海涅的诗:“这只是一个开始,他们在那里烧书,最终也将在那里烧人”。这个叫“空书架”的纪念地是警示人们莫忘1933年5月10日在此发生的焚书事件。那日,下雨,但挡不住成千上万的学生在这里用浇上汽油的原木烧书。每一堆书投进火海时,人群就爆发出阵阵欢呼。学生头头说,为了纯洁德国文化,必须焚毁所有威胁纳粹民族运动的“非德意志”图书与文献。被烧书的作者名单很长,弗洛伊德、马克思、爱因斯坦、海涅……甚至还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美国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书。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策划了这场焚书。他们不仅对广场焚书进行了电台直播,还拍成电影,大肆宣传。后来,因为害怕纳粹的文字狱,人们干脆烧掉家里所有带字的纸。海伦·凯勒在对德国学生发表的公开信中说:“如果你们相信自己能够杀死思想,那你们的历史算是白学了……令我最感悲痛的是,你们的行为为你们的下一代蒙上了污点。”海伦·凯勒的预言成真。现在,德国把每年的5月10日列为“焚书日”,提醒自己牢记教训。一些德国父母和学校会带孩子去“空书架”旁蹲一蹲,想一想。
“绊脚石”和“空书架”都是德国丑陋的疤。这样的二战疤,在德国还有不少。令人佩服的是,德国政府和大多数德国人对这些疤不遮掩,不修饰,而是认真维护,尊重历史,坦诚面对,警示自己。有些细节让我很感慨。柏林苏联红军纪念碑前有两辆坦克,这是当年红军攻克柏林的英雄坦克。放在露天的坦克被风吹日晒,竟然崭新有光,没有灰尘,可见维护者的细心。相比之下,我在伦敦看到二战英雄丘吉尔雕像上都是鸟屎。如果说,柏林苏联红军纪念碑在市中心干道旁,是窗口,给人看的,可我在波茨坦僻静无人处也发现苏联红军墓地,非常整洁,花草被修剪,一看就有人经常维护,这就是给自己看的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2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