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娱乐要闻 > 正文

体育剧「没头脑」,体育迷「不高兴」

07-11 娱乐要闻

作者/思涵 编辑/谢维平

乒乓球、冰球、登山、跳水、网球、电竞……这不是CCTV5的赛事排播表,而是今年下半年视频网站的电视剧关键词。前阵子《追球》、《陪你到世界之巅》刚完结,昨天《亲爱的,热爱的》又开播了。

“体育剧的风口真的来了。”今年,影视行业内外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近在眼前的建国70周年、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天生具备主旋律基因的体育题材成为了平台心目中低风险的积极选项。

体育剧「没头脑」,体育迷「不高兴」

但我们多方采访后发现,从创作角度上看,这些年来体育题材剧集并未做出什么大的革新。从2015年的《旋风少女》到2017年的《我们的少年时代》再到2018年的《甜蜜暴击》……除了《旋风少女》一度创造周播剧收视率历史,其余项目大都表现并不突出,整体来看缺乏爆款。而且这些作品始终都还属于常规的青春偶像剧,体育只是故事背景和道具。

也正是因此,至今市面上的体育剧都尚未挣脱出“好燃or好扯”的迷思,其中豆瓣评分高的才7分,低的甚至不足3分。而无论本身的剧情质量如何,这些剧都会被相应运动爱好者一视同仁地评价为“胡编乱造”——然而,就算看起来很“糖水”的青春体育剧,仍然在剧中为数不多的体育竞技场面上投入巨大。场地搭建、演员培训、专家顾问……处处都是普通青春剧所没有的额外花费。


体育剧「没头脑」,体育迷「不高兴」


听起来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题材,但体育迷的吐槽对体育剧来说重要吗?这些剧到底想拍给谁看?在采访中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发现,创作者们实际上从未把“体育剧”当作自己作品的定位,他们更愿意称呼自己的作品为青春励志剧、爱情轻喜剧这些以情节命名的类型。体育剧,难道是一个伪命题?

体育剧「没头脑」,体育迷「不高兴」

从开发到营销,“体育”从来不是核心

“体育迷和剧迷本身就会有一定的隔离感。”

在采访中,许多影视工作者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能力范围内要尽可能地尊重该运动项目受众的意见,但同时也必须明白,这部分受众更加偏好的永远是专业赛事,影视剧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去和赛事对标。

这可能是一个必须要拆穿的事实:体育迷不断吐槽的“体育项目沦为背景板”,有可能是影视剧工作者的有意为之,他们本来就只是想为具有普适性的故事寻找一片有特色的落地土壤。

体育剧「没头脑」,体育迷「不高兴」

ABB剧本工坊曾制作过《网球少年》,现在正在做的《穿盔甲的少女》也是竞技题材,讲的是一个非常喜欢花样滑冰的女孩,因为一次意外女扮男装进入了冰球队。“我们想表达的就是花滑很美,也特别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向,但冰球同样可以是女生的一个选择。”ABB联合创始人范侃表示,这个故事讲述的重心是女孩如何寻找真实的自我与梦想,而不只是展示花滑或者冰球。

市面上被认为是体育剧的作品大多如此——它们往往并非专心讲体育却没讲好,而是压根没想讲一个纯粹的体育故事。“这些体育元素的目的是为了塑造一个真实的环境。因为爱情/友情所发生的地方总要有真实感,不然的话它就会变成一个纯虚构的东西了。”

在范侃看来,拍摄体育题材剧集有三大注意事项,一是体育不能成为普通观众的观赏门槛;二是它应该成为满足普通观众诉求的一个基础,即假如他们想看的是爱情,那这些运动更多地就是爱情发生的场所;三是作品不能传达与运动项目本身或体育精神违背的观念,要尊重真实。

体育剧「没头脑」,体育迷「不高兴」

《陪你到世界之巅》选择的是近年来新兴的电竞项目,制片人周丹告诉娱乐资本论,剧中游戏画面甚至不到十分之一,因为全剧表达的重心始终是在人物之间的互动上。竞技场面更有可视性的《旋风少女》(跆拳道)和《浪花一朵朵》(游泳)中训练和比赛场景会更多,约占三分之一的比例。但这些戏的重心也不在于竞技项目本身,而是人物的性格成长和互动。

有时,一些创作细节就能反映体育剧“志不在体育本身”的初衷:《陪你到世界之巅》完全没有考虑任何现实中存在的游戏作为主角的竞技项目,而是虚构了一款游戏,因为“游戏只是剧情的介质”;为了增加动作的丰富激烈程度,《旋风少女》干脆虚构了一项以跆拳道为基础、叫“元武道”的新运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