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小黄车ofo创始人兼CEO:哪怕跪着也要活下去

12-07 IT文章

三四个月前,90后戴威陷入崩溃,想干脆承认失败,因为「确实没钱,不想管了」,不知跑去哪躲起来。10月份回来一看,发现公司还居然活着,于是觉得「不能再逃避」。

11月14日下午2点,戴威出现在ofo新办公室前台大厅,给员工开了一场一个半小时的内部大会。ofo已经好几个月没开这个以前被视为「传统」的全员大会了。为开这场会,公司每个门都安排保安把守,员工刷卡进入。

戴威绕开正门,从货梯上5层到公司,「疲惫且平静」地认错。

ofo会不会被收购?戴威还是无法给出答案,只说:「ofo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11月底,戴威发公开信给员工鼓气,他依然在谈信念和理想,只不过言辞间透着疲惫,不再似从前那般意气风发。

哪怕跪着也要活下去。

1

干票大的

小黄车ofo创始人兼CEO:哪怕跪着也要活下去

北京大学校内,由于校区景点多,面积大,步行游览费时费力,因此成为共享单车优质市场

去年,据说有20个国家的青年公推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千万别较真,不然美国人日本人德国人法国人全都有意见。这叫什么发明啊,很快的铁路、网上购物和网络第三方支付,我们很早就有了行不。

自行车就不一样。中国本来就是自行车大国,早些年还入选过家中必备的「三转一响」四大件。用无人看管、联网再加上近乎免费使用的自行车来「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老外是服气的,共享单车作为发明,理直气壮。

据说戴威打起共享单车的主意,是因为自己连续丢了五辆自行车。同样是心痛,创业者和一般人的区别在这里就显出来。很多人自行车丢多了,会想办法买辆更便宜的二手车或者干脆「借用」下别人的,但是戴威就能发现这是创业机会。

在创办ofo的2014年,戴威刚结束在青海的支教回北大读硕士,正好赶上国内的创业风潮。一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中国一夜之间冒出无数创业公司。投资人手里全是钱等着撒,于是到处划拉年轻人的梦想,抬手间的功夫,就能投好几个。

这才过去几年啊,现在投资人到处找钱,年轻人的梦想就变成了找工作,时代变化真是快。

ofo最开始做旅游项目,戴威接连了搞几个台湾、海南的团,在广州、深圳、厦门这几个旅游城市做推广,非常大方,别人每注册一个用户送瓶矿泉水,他送脉动。这样每天补贴三四万,基础用户倒是累积了一些,但100万能买的脉动有限,用户喝完脉动,扔掉瓶子人也跑了,钱很快见底。

2015年4月,ofo账面上只剩400块,戴威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这种「花钱见底」状态在戴威短暂的创业过程里一直持续。

我当时跑遍市面上能找得到的几十家基金,希望能拿到投资,但没人看好我们这个项目。当时是整个资本市场最火热的时候,钱非常多,但就是没有人投我们。

彻底没钱的时候才调转思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那几年在戴威身上已经显露苗头了。2015年5月的一天,戴威在北大遛弯,有人骑自行车经过,穷得发不起工资还老丢车的戴威就开始暗暗心痛,「太崩溃了」。

正是这次崩溃,戴威构建出「共享单车」的雏形。他拿这个方案去找天使投资人肖常兴:ofo项目有新方向,「我自筹了100万,但还缺100万,你能不能再借我一次?」

所谓自筹的100万自然是子虚乌有,但戴威一双空手还是套到了钱——肖常兴看在导师份上又给他100万,帮着把ofo估值涨了一倍。

第二个100万是ofo发展的关键。拿到钱后,戴威在ofo微信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我们有一个梦想:让北大人随时随地有车骑》,立圈3万粉丝,之后,又通过《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呼吁2000名北大师生贡献自己的单车。

100多年来,有很多北大人改变北大,也改变了世界,这次轮到你了!

穷归穷,但是情怀和梦想总是特别容易打动年轻人。几个月后,戴威从北大校园里收集1000多辆自行车,几个人忙活一阵,上牌、刷漆,打标,装锁。

2015年9月北大开学,上千辆黄色自行车整齐排列在宿舍楼下、教学楼旁,9月7日早上8点,共享单车ofo正式上线。

这是戴威梦想的真正起点。

转眼到10月底,ofo资金再度紧张,戴威第三次找肖常兴,故技重施:「我们筹了250万,还差250万,你能不能借给我?」也不知肖常兴对戴威的信心究竟从何而来,总之又借给戴威250万。而这次,戴威是真的自己凑到了另外250万。

靠着这500万,ofo开始第一次扩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