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晟的骄傲
“巨星陨落,普天共伤,黑洞辐射,宇宙奇观,寻美求真,日月同辉,文章千秋,一气呵成,同台领奖,我生至幸,斯人已去,英魂长存!”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去世,张首晟在获知该消息后,在微信朋友圈发文悼念。世事无常,九个月后,这位年仅55岁的华人科学天才也意外离世。
张首晟是知名科学家杨振宁的弟子,曾获得2015年富兰克林物理学奖章,以表彰他在拓扑绝缘体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富兰克林奖章是美国富兰克林学会的最高荣誉奖,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姓氏命名,霍金也曾在1981年被授予该奖章,该奖章的获得者还包括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杨振宁等人。
在张首晟看来,霍金最大的贡献是用黑洞熵公式统一了宇宙三个基本常数:牛顿万有引力的G,量子力学的普朗克常数h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光速c。张首晟自己同样对物理学贡献颇多,除了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天使粒子的研究令其在全球科学家享有盛名。
2017年,张首晟和团队发现的手性Majorana费米子,再次引发全球关注。
“我们发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那里只有天使,没有魔鬼。”张首晟把这一新发现的手性Majorana费米子称为天使粒子。
或许,只有天使、没有魔鬼,这是科学天才张首晟内心真正所向往的世界。但拥有物理学家、投资人、区块链布道者等多个身份的张首晟,身处中美合作竞争敏感地带,低估了利益的阻力、资本的风险和社会人性的复杂,最终因抑郁症黯然离世。
但无论如何,周围的指责、区块链神话的破灭、黯然离世的结局,都无法抹去科学天才张首晟的骄傲。
在老师杨振宁眼中,凭借张首晟在物理学上的天赋和贡献,他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非功利的人生
他们都长眠于此。数学家高斯,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奥托·哈恩,提出23个问题的数学家希尔伯特……
年仅18岁的张首晟看着墓碑,大多上面都刻了一个简单公式,公式涵盖了他们一生对科学的贡献和关于科学的精华思想。
在莱纳河西岸的城市公墓,鲜花和水池之旁,这些伟大的灵魂伴着东岸教堂的钟声静静地沉睡。
在哥根廷这个小镇里,格林童话记录了“井旁的牧鹅姑娘”,亨利希·海涅从这里出发,写成脍炙人口的《哈茨山游记》,而这个小镇,对张首晟来说,似乎也同样重要,他思考他的人生。
“什么叫人生,人生到底要留下来什么……除了留下我们的基因,这些人留下来都是最精华的信息,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是一种骄傲,这对我非常大的一个震撼,我觉得我要奉献自己的生命,为人类的科学做出一些贡献。”
2012年,张首晟在台湾国立大学做演讲时对台下学子说。
那个时候,张首晟很困惑。作为当年“千人计划”被派出去的留学生,毕业后是要回到国内工作的,张首晟学的是理论物理,在国内有所建树的机会很少。朋友们都纷纷建议他学一些有用而务实的学科,比如工程方面的,一是比较有用,二是在国内就业的机会也多。
对他们来说,都会选择面对现实。“一个中国人在那里,什么生存之道最好,可能就变成了我自己的生存之道。”一位海归出身的投资界大腕曾如此点评自己在人生关键的节点的选择,他放弃了自己成为一个伟大数学家的梦想,去了华尔街。
张首晟的选择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继续在物理学的路上前行。接受《复旦人》采访时,当时的张首晟看来,物理学的最高目标是将爱因斯坦揭示的宇宙四大力统一起来,杨振宁先生在这方面颇有建树,因此,师从杨振宁成为他的目标。
从柏林自由大学毕业后,张首晟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录取,如愿成为杨振宁先生的弟子。但杨振宁并不支持他从事统一场论或基本粒子物理研究,而是向他推荐了凝聚态物理,杨振宁先生本人的研究方向也并不在此,老师的建议让张首晟大惑不解。
多年以后,张首晟才明白了杨振宁当初的用心,一般来说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研究领域,杨振宁先生却建议张首晟从事其他领域的研究。而今天凝聚态物理在物理学领域中发展得最快,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杨振宁三十年前精准的眼光。
阁楼的起步
张首晟的3岁到13岁,是中国的文革十年,积着厚厚的灰的阁楼,成为他的藏宝阁。年幼的张首晟是个内向的小孩,白天在教室里学习各类印着领袖语录和最高指示的课本,回到家里,则一头扎在阁楼上,看各种各样的怪书,《西方哲学史》《西方艺术概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