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谋杀微信者,无名之辈

12-08 IT文章

(特别鸣谢本次实验参与者:康小英子、Turbo、九连环、郑媛、阿彤木)

编者按:80后、90后、00后——比起按照年代生硬划分人群,并从这些数字代际中寻找他们各自的特征,我们更喜欢用“年轻人”来形容一个群体。他们也许才刚上大学,也许已经年近30,特征包含但不仅限于中二、追星、爱看动漫、成天埋首社交网络。这不是因为他们是90后或00后,而是因为他们正年轻。36氪“年轻人啊”系列致力于发现时下年轻人们最关心的娱乐及消费趋势,欢迎继续关注本专辑。

“天下苦微信久矣。”

这是每个想要挑战微信社交地位的创业者的立论。

每天发圈的就剩微商和广告,承载工作、学习、家庭以及陌生人关系的微信,越来越重,越来越杂了,于是人们揣起手,谨言慎行,朋友圈只剩下只展示三天内容的一条线。而微信7年,也足以见证一个人从血气方刚到棱角圆润。不少人都在期待社交产品的新鲜感。

但是社交平台创业从来是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生意,而且成功者还能享受很长一段时间增长的惯性。沉淀了十个亿用户的微信,拔一根毫毛都变现可观。比如拼多多在财报中,就郑而重之地将微信入口5年的“租约”计入无形资产。

微信的疲惫和成功的诱惑,都被创业者看在眼里。创投圈对社交平台创业的讨论也多了起来。前有子弹短信打破沉寂,让夜空一亮。子弹曾3天拿到1.5亿融资,来敲门的投资者太多,一度给罗永浩带来了甜蜜的烦恼。

2018年4月成立的微脸WeFace,高喊“这一次,Facebook真的来了”的口号,并于今年11月在应用商店上线。创始人吴昌澍并不避讳谈论微脸和脸书的高相似度,他直言微脸就是中国的移动版Facebook,但区别在于,微脸完全基于移动端。

摩拳擦掌的敌人,还有微信的前高管们。黄天晴——前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基础产品中心总监,开发了echo瞬间。echo瞬间偏向图文视频社交。前腾讯微信公众平台产品经理杨茂巍也是echo瞬间的股东之一。目前echo瞬间还在内测中。

微信海外版的前产品负责人岳中琦创建了硬核app,硬核最有冲击力的特色是只能加11个好友,因为岳中琦认为“重要的人没那么多”,直击微信好友关系臃肿冗杂。

这四款被创投业关注得较多的产品,使用起来到底如何呢?36氪的一群小伙伴们用一周的时间(11月21日—11月27日)对子弹短信、微脸、echo、硬核,进行了体验,试图从普通用户的视角,探讨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社交新形态。

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能够冲击微信的大概率不是锤子这样仍然主打文字的社交产品,而是图片,或者声音为主的产品。总而言之,需要给用户来点好玩的。ZEPETO目前还远远没有形成社交氛围,但它起码已经体现了好玩的特色,让用户愿意自发传播,自发产出内容。至于视频社交,现阶段也许太超前了。

总体评价:

1、子弹短信——越大而全,越担心它做不好

子弹成名早,但一直没什么社交沉淀。从陈旧的手机通讯录挖来好友,即使加了也不会想聊天。

所以产品团队想用优质内容——话题广场和锤子阅读,辅助客群沉淀。但现在话题不多,内容更新慢,前一天的话题,第二天依旧在最前面。锤子阅读在模仿头条的聚合上,对信息来源做了一道筛选,自媒体少,偏向权威可信的专业媒体。但大搞内容,成本不小,摆在锤子面前的问题是,用户来子弹短信的动力是什么,难道仅仅注册一下,diss一下微信就走?

虽然子弹自夸自己比微信好用,但它在弹出使用教程的那一刻,我觉得我宁愿用微信。

子弹短信有微信式的聊天,微博式的话题广场,头条式的锤子阅读——即时通讯+内容,子弹短信锚定了要做比微信更优秀的微信,然而市场需要第二个微信吗?哪怕子弹真比微信发语音、看短信方便一点点,但它远远没有好到让用户放弃几百个微信好友,挪步到空荡荡的子弹上。

子弹短信真如子弹,一瞬间的惊艳,从最初的App Store社交榜第一名,到如今鲜少被谈论起,话题之后,仍然要回归产品。

2、微脸:中国移动端的Facebook?

微脸直接套用了Facebook的模板。加好友、发布状态、设置状态等界面都很雷同。在体验的一周里,微脸是唯一一款更容易用户加到弱关系好友的App,通过验证几乎毫无障碍。虽然系统推荐的大概率是一群种子用户,并非真正的潜在好友,但也不失为一种激活策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1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