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相比三年前,大部分人手上的房子,还是涨了不少的。
即便是2018年刚买的自住房子,很多人的房子在账面上也是浮盈的。
我2018年上半年也被动地买了一套房子。为了帮一个急用钱的朋友接盘,我提前执行了买入计划。虽然在预料之外,但年底盘算资产的时候,出于朋友的让利和板块房价的坚挺,这套房子还是赚钱的。
可是不知为什么,心里依旧是开心不起来。
大概是因为看不到短期的确定性吧。过去一年,楼市里发生了太多买房人不能掌握的事情。偏偏房子的头寸都不算小数。一想到大资金放置在不确定性里,总不是一件令人轻松的事情。
买房子明明是一个过去多年已经被证明的最佳资产选择。既能在大城市拥有一个体面的居住权,又能享受稳定的财富增值,显然是成功的家庭财富配置模式。
为什么我们会依然不安呢。
02
答案是畏惧风险。
人都是天生厌恶风险的。一个人的边界,是由恐惧决定的。
突破这个边界,我们靠的是认知提升。当你能把一件事情看得清楚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胆子是比较大的,比如买下自己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房子。在这个时候,你已经突破了自己的边界。认知不仅帮你碾压过去的自己,也碾压你内心的恐惧。
我们在楼市里学得越多,越发现这个市场机会很大。视野就像阳光照亮黑暗一样,一层一层往外扩,支撑我们在买房这条路上,一步一步往前走。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混沌而撕裂,让人看不清未来。有一些二分之一机会,可进可退的时候,我们总会倾向于选择不去做,因为大家本质上还是厌恶风险的。
大涨之后的这两年,这份感觉格外明显。楼市里,一只有形的手代替了市场趋势,买房人失去了掌控感。
03
明明是好东西,心里却是没底。这种彷徨在过去也曾有过,不过每次结果都不差。
2007年买房的,马上就遇到金融危机和房价回撤2成。没多久就峰回路转,2009年的4万亿刺激,房价翻倍。
2011年买房的,国务院出台国八条,全国性认房认贷,接着是三年房价不涨。直到2014年开始的一轮去库存,房价再次翻倍。
市场用一次次有力上涨,压住了我们内心的恐惧。获利也逐渐沉淀成资产,增加了我们的自信。
但2018年有些不一样。
过去一年里是所有大类资产都是下跌的,注意是所有。
不光是房产被调控,全年房产无机会。黄金、原油、比特币、股市、P2P更是腥风血雨,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在下滑。就连互联网创投圈也遇到了大麻烦,年初打破头哄抢的OFO到年底被比作渣。
高负债靠赌性发财的买房打法遇到困难。吹大牛靠骗性来找人接盘的创投也遇到了麻烦。
不管是老经济还是新经济,都举步维艰。
2018年所谓的创新,全都是局部优化。所有投资人都在说没有机会。
这一次和以往不同之处,是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十年内第三次经济探底了。2008年金融危机是第一次经济下滑,因为是外部原因,很快我们就回血了。2014年是第二次,我们启动了去库存战略,经济上再次反弹。当下是第三次经济探底。增速下滑到6.5%,而且增速的下限一次比一次低,刺激的有效期一次比一次短。
很显然,我们正在远离过去十年那种怎么打怎么有的高光时刻。
04
就当我想借着大环境不好,来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就地躺倒的时候,生活又给我开了个玩笑,身边不断传来了成功创新的消息。
几年前在南京、杭州、无锡、重庆这些城市买房的朋友开始兑现收益,二线重仓逆袭,置换一线的打法开始成型。
管家公司买方经纪模式已经走通。在各个大城市里,这种没有门店,只为买房人服务的新型中介每个月能成交几十单,已经战胜了市场上80%的传统中介。
房产自媒体批量带货也渐入佳境。一个来自杭州的自媒体账号,靠广告销售,每年营收超千万元,成就买房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这时我们才发现,所有的这些创新因素,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全新发明,只是基于我们已有买房认知的重新组合。只不过别人能够颠覆既有的路径依赖,主动求变。
不是房圈没有机会,只是我们没有看到机会。
不是时代不行,而是自己不行。
05
在社会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点,房产行业是一条线,整个时代是一块面。
过去十年,你只要在中国,凭借着经济这个大面的强势崛起,生活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你足够幸运,押注在房产这条线上。大面向上,叠加上这根暴走的房产增值曲线带飞,那你不光收获时代红利,也能拿到房产行业的暴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