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告诉你,这五个北方城市被大大低估了……
原标题:人力资本告诉你,这五个北方城市被大大低估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产情报站,(ID: dichanqbz),作者: 京竹山,36氪经授权转载
经济学家任泽平有句名言,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这句话,广为流传,解读也很多。我认为这里说的人口,内涵是指人力资本。简短的话,说出一个道理,哪个城市,拥有更丰富的人力资本,哪个城市就拥有未来。
01
到2017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达(不含港澳台)139008万人。那么哪些城市,拥有更丰富的人力资本呢?
我们先看一下人力资本的定义。在12月12日,中央财经大学发布了《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18》,文中对“人力资本”从新定义。人力资本----就是个人拥有的,能够创造个人、社会和经济福祉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
人力资本的增值方式主要包括:教育、卫生保健、劳动力国内流动、移民入境。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所以,不存在低效、无效人口一说,问题的关键是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利用是否到位。
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的情况如何?截止2016年,中国人力资本总量按当年价值计算为1675万亿元。
人力资本总量前五位:山东、河南、广东、江苏和浙江。
人力资本人均前五位;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江苏。
教育程度最高前五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辽宁
平均年龄最高前五位:黑龙江、辽宁、重庆、吉林、内蒙古
报告中,最重要的一组数据,是劳动力的平均年龄,30年间,劳动力年龄从31.9岁上升到了35.9岁,整整提高了4岁。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低位徘徊,可以料想到,未来20年,劳动力平均年龄会继续提高,增速还会更快。而劳动力人口高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0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重心日益向南方倾斜。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吸引了北方大量劳动力持续流入,发展更加迅猛。(文中所说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城市整体慢了下来。
但从整体看,劳动力人口高龄化的趋势正在形成。曾经的发达城市,也存在隐忧。过去的后进地区,如果能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本总量优势,留住存量,做优增量。在现今,资本、原材料、产能等发展要素大为丰富,劳动力资本日渐紧缺的情况下,实际上还是有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哪些北方城市最有潜力呢!从报告数据看,人力资源总量上,山东、河南排前两名,劳动力也比较年轻。在教育程度上,辽宁省排第五。看来种子选手,大半会在这三省当中产生。重点城市有5个,沈阳、大连、济南、青岛、郑州。
03
山东双子星:济南+青岛:
济南产业:机械制造+石化产业+新材料
青岛产业:智能制造+海洋装备
教育:985两所,211三所(含两所985)
在北方,山东省优势明显,底蕴深厚,文化上从来不缺思想和战略。经济发展可圈可点,物丰、民富。今年上半年,GDP百强市,山东有15个城市上榜,全国数量第一。人力资本总量全国第一,GDP全国第三。青岛、济南是山东的双子星,制造业实力雄厚,教育资源中等偏上,985、211大学3所。
要说不足,就是核心城市不够闪耀。每个城市都有亮点,但缺少标志性的明星大都市,影响、带动区域发展不够。
如果把视野稍微放大,就能发现,在长江流域,从上游的成渝、到中游的武汉、再到下游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基本成型。而在黄河流域,目前上游的兰州、中部的西安、郑州、太原,下游的济南、青岛整体看还逊色很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明显,核心大城市形成当中。恰恰是这些不平衡,如果发展的好,就是新的增长点。
国家中心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高度的一个标志。以前省内,青岛的经济总量在北方仅次于京、津,排名第三,产业结构更好,优良的海港,一带一路桥头堡,首个上和经贸合作区等等。支持青岛成为国家中心城,建设世界海洋名城,呼声一直很高。
而今年以来,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济南、青岛两市公开披露了“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济南还列出了时间表:到2035年,力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也明确表示,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事情的发展很微妙,两个城市都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未来如何,花落几家?即使花落两家,势必也要有先后,济南先?还是青岛先呢?
从房价看,11月,济南均价1.8万/㎡,青岛均价2.5万/㎡。单纯比较这两个城市没有意义,城市定位不同。作为滨海城市,青岛对标的应该是厦门、三亚、天津的滨海新区,甚至更高级别的深圳。未来经济结构如果调整到位,青岛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这点和天津比较相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0934.html
- 上一篇:没有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 下一篇:以社交媒体为杠杆,特斯拉把自己打造成了顶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