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TCL为什么有底气剥离电视业务?

01-04 IT文章

TCL为什么有底气剥离电视业务?


想亲手打造百年企业的人不少。

马云曾经给阿里定下一个著名的目标,要发展102年,横跨三个世纪。

但能做成百年企业的公司并不多,在科技行业,更是屈指可数——爆炸式发展的行业中,别说百年了,二十年以后的公司会做什么,没有人知道答案。

拥有125年历史的GE,给出的答案是:战略放弃自己的现金牛业务,该调头时就调头

GE的前CEO,卓越的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曾在其20年任期内,将GE打造成了一个产业金融集团,业务包括贷款、金融咨询、保险等,业务范围遍布全球。2014年,金融业务为GE贡献了高达42%的利润。但金融业务的不稳定性让GE管理层非常不安,并做出在金融领域“瘦身”,回归工业的决策:2015年,GE就出售了超过1260亿美元金融资产,并计划在2018年时,将金融业务所占利润,降低至10%。出售资产的同时,GE在工业上进行了大手笔的投资。

而在终端消费者更熟悉的领域里,同样已过百岁诞辰的IBM也曾经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转型,其中最后一次,便是2004年底,IBM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其中包括著名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

“蓝色巨人”曾经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的创世主。而在出售PC业务时,IBM给出的报价仅仅只有12.5亿美元——当年IBM的年收入是900亿美元。IBM“贱卖”了自己最有标志性的业务,全面转向企业服务。

如今,在中国的科技行业里,也有老资历的企业在谋求转型。

已成立37年的TCL集团,正在推动的重组方案,计划将年营收超500亿的终端业务从上市公司中剥离,转向专注半导体显示及材料领域和产业金融投资,也是这样一次根本性的转型升级。


一、造电视赚钱越来越难


在上世纪80、90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是老百姓眼中对美好生活的最起码的要求。TCL赶上了电视从奢侈品到家庭必备的娱乐中心的历史时刻。

1992年,第一台TCL“王牌”大屏幕彩电面世。到1995年,凭借经营观念和业务模式上的创新,TCL的彩电销售额超过10亿元,利润8000多万元,超越了许多国内老牌彩电企业。

TCL为什么有底气剥离电视业务?

图为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


25年过去,回顾以TCL为代表的国产电视发展史,不难总结出这个行业的一些脉络:

随着电视基础技术的升级,从显像管电视到液晶平板电视再到最新的量子点、OLED等显示技术,国产电视品牌逐渐追上了国际一线厂商的技术换代节奏。

在电视的智能化方面,国产电视甚至走在了全球最前沿。

随着产业链的逐渐完善,电视制造的模式相对固化,早早呈现出红海市场的竞争特性: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成了决定一个电视品牌能不能压低价格、抢占市场。价格战一方面导致终端业务利润下滑,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厂商的研发投入。

依托人口和市场红利,国内的家电企业缔造了一个辉煌盛世时代。红利期一过,再赶上家电互联网化的浪潮,传统家电厂商又有了新的挑战者。

直接地说,造电视赚钱越来越难。

根据主要国产电视品牌上市公司在2017-2018年间公开的财务信息,电视厂商们在2017年的经营利润均出现了大幅度滑坡,某典型品牌的财报表明,2017年,电视业务的毛利率仅有21%,相比上年减少0.58%百分点,而整个集团的年度经营利润相比2016年锐减56%。

传统电视品牌不好过,这不仅仅是电视的原因。随着电视市场竞争饱和,传统家电品牌们早早就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生产的产品从电视到白电、小家电到数码产品,至于其他业务,多涉及金融、房地产等,甚至环保也成为传统电视巨头财报中亮眼的新兴业务。

多元化是柄双刃剑,它既能帮助企业平稳度过主营业务因市场周期带来的经营效益波动,但多元化也对电视制造品牌们的市值带来负面的影响,投资人往往只能按照综合性公司中市盈率最低的业务来计算整个公司的市值。

虽然电视不赚钱,但电视零件可以。

手机行业尽管从年龄上看更像是电视的“小弟”,但在这点上,手机行业更早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如今终端整机的产品创新,更依赖核心元器件、核心软件供应商的创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