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赌徒、骗子,蛮荒市场历险记
原标题:聪明人、赌徒、骗子,蛮荒市场历险记
今天的加密货币领域就像 17 世纪的纽约:人口不到 1000,街上的人来自四面八方、鱼龙混杂、说着 18 种以上的语言,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赚钱。这里蛮荒、原始、草根,同时浓缩了世界所有的贪婪与精明,终究孕育出金融市场。
然而金融市场玩的零和博弈,赢者永远是少数。正如电影《商海通牒(Margin Call)》所言, 有三种人能在金融市场赚到钱:先进者、聪明人,还有骗子(There are three ways to make a living in this business, 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
币圈的量化交易正是这样一个市场。去年8、9月份,量化交易入场者激增。
这里不需要做投资者资质审查,意味着谁都可以进来;这里没有传统机构的托管机制,资管机构可以随时拿钱跑路。这个行业里的每一个人都像在丛林中裸奔,没有任何的保护网。
“能用 python 写几行代码,不懂金融也能做量化。有点资源的人,找几千个以太坊不是问题。量化的门槛好低的。” TokenPanda COO 邵昱淇告诉 Odaily星球日报。
这是个远比传统期货更刺激的市场:7*24 交易、大幅波动猝不及防、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如果你没有交够学费、也不够聪明,要么离场,要么沦为骗子。
近几个月来,横盘与下探交织,去年币圈量化基金能赚法币的屈指可数。IX.com 交易所创始人 Allen 公开表示,国内团队中,以币本位计,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不超过20%;以金本位计不超过5%。
即便如此,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入场者不降反升。
“熊市量化应该是唯一能赚钱的生意,因为一方面还没有那么多的专业机构的人进来,一方面市场还没把资金汇集到这里。” FutureMoney 合伙人李哲表示。
鲜少赚钱,却成了熊市下少数能赚钱的行业
“我最近参加 TokenFund 聚会问大家,最近在投什么?10 个人有 9 个人会说做量化。我多问一句,你们现在赚钱吗?大家都会非常羞涩地告诉我,没赔。我再去看很多量化团队,跟大家聊,你们赚钱吗?10 个有 10 个会斩钉截铁告诉我,赚钱!”一场量化交易分享会上,DFUND管理合伙人杨林苑说。
加密量化基金如同熊市繁花。因为这已是熊市下少数能赚钱的生意。
某大型量化基金合伙人罗成表示,他曾在量化交易 MeetUp 上目睹,一位电商老板跟他说做生意赚了几百万,不知道应该怎么管。“身边立马有一堆人涌过来递名片,说可以帮忙管。”
会上有许多他未曾听闻的基金。他告诉Odaily星球日报,最近币圈多了很多“机构”,“这些机构长什么样呢?一共三个人,找了个矿主,募了几百个比特币,注册了一个公司。这就是机构了。”
看着鱼龙混杂的现场,掺杂着来由不明的各路基金,他判断:“一级市场骗不了钱了,二级市场变成骗子的出口了。”
邵昱淇也观察到,8、9月份开始,入场者激增。“量化是确实能赚钱的,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多人进来。”他说,熊市是量化的好时机,牛市不需要做量化,单边就行。“你只需要持好币。”
量化交易往往意味着程序化交易,包括利用数学模型制定策略、程序化执行交易等,减少因情绪化和手误等带来损失。不过,如何制定模型和策略,依然是获取收益的关键,量化团队的本事。
“只要有波动,就能赚钱”,就像邵昱淇所言,量化不怕跌,跌得会比涨得快。“涨是需要成本的,跌是没有成本。量化就怕两个:横盘和快速反转。比如今年 10 月份的横盘,没有什么人能赚钱。除了网格套利,但我认识的两个用这个策略的团队后来也亏惨了。”
牛市靠梭哈,熊市靠本事。以为自己能赚钱的人总有很多。
这些新进者都从哪里来?
邵昱淇的第一个判断与罗成类似,“从一级市场来。”
“币圈原来有很多做市商,本身靠给项目方做市值管理,现在也拉不动了,就改成量化。这些人原来是依靠机器人挂单提供流动性,具备一定的量化能力,而且本身就认识项目。项目募了一些以太坊,跌得差不多,不如做量化。”
杨林苑也曾在演讲时表示:“2018年大家过得非常辛苦,2019年可能会更辛苦。一级市场非常坦荡,很多 TokenFund 会转到二级市场用量化寻找一些赚币的机会。”
第二是传统市场的失意者。
为什么那么多人进场?邵昱淇回答:“因为其他东西更赚不到钱。”
经济大形势让投机者更为饥渴,看到这个圈子还有一丝红利可榨取,开始争食。何况币圈量化的竞争远比不上传统市场激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3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