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沈向洋谈GitHub、数据信仰和计算未来
雷锋网消息,1月20日,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在 2019 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解读了微软在AI、计算、数据方面的工作和思考。
两年前,沈向洋和大家一起开始呼吁AI;两年后的现在,随着AI疾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沈向洋开始有新的思考,甚至忧虑。在沈向洋与张鹏(极客公园创始人)的对话中,主要解释了四个业内关注的问题:
微软收购GitHub之后,GitHub现在怎么样?
微软如何看待“白科技”和“黑科技”?
微软如何看数据信仰?
微软如何理解计算的未来?
被收购后的GitHub
2018年6月4日,微软在官方博客宣布以 7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并预计收购将在年底前完成。10月26日,整个收购接近尾声,微软宣布新任CEO为 Nat Friedman,Nat Friedman同时也是微软副总裁、Xamarin 创始人。
微软官方公布消息之后,Nat Friedman在博客里重申收购不会改变GitHub的独立运营和其产品理念,并说明了GitHub未来的目标。
微软收购GitHub曾引起极大关注。作为一个面向开源和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GitHub 受到许多软件开发商和开发者的欢迎;截止2018年6月,GitHub 已经聚集了超过 2800 万开发者,拥有 8000 万个代码库。这些开发者对于微软的 Azure、AI 和 Windows 等平台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 75 亿美元虽然价格不菲,但也是非常地值了。
沈向洋此次再次强调,“GitHub在微软内部仍为独立运营,过去一年增长了800万用户,比过去6年的总用户增长量还多,”此外,也解读了微软对外的收购战略。
所有大公司都在不断收购,微软最近几起大的收购是有自己的理念在其中的,即收购社区。例如Minecraft(游戏社区)、LinkedIn(领英),以及GitHub。
据雷锋网了解,沈向洋提到的这三次收购每宗收购都价格不菲。2014年,微软 2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Mojang(Minecraft开发商);2016年,微软 262 亿美元收购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2018年,微软 75 亿美元收购开源和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GitHub。微软本身以软件起家并著称,这样的收购其实也正符合微软的调性。
「黑科技」也是「白科技」
「黑科技」和「白科技」是现在打造新产品中遇到的两个概念,其中「黑科技」在近些年更胜一筹,被不断强调。沈向洋将这两个概念简短化理解为:白科技是指,帮助公司生产产品,“明天”可以赚到钱;黑科技是指,帮助公司研发产品,“后天”可以赚到钱。“这对决策者在生产和研发二者间如何分配公司资源的把控有很高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微软研究院。
据雷锋网了解,微软研究院成立已有27年,中国微软研究院也成立又20年之久。沈向洋称,目前,微软研究院已经走出7000多位院友,其中包括大量微软研究院的实习生,包括依图创始人林晨曦、旷视创始人印奇等都曾是微软研究院的实习生。
当公司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要去想未来,其中一个买“未来保险”的做法就是成立一家研究院。事实上微软现在产品中的白科技,背后都有当年微软研究院做的黑科技,只不过时间长了,黑科技就变成了白科技。
2018年微软最火的黑科技莫过于「小冰」。
据沈向洋透露,小冰在研发之初强调的就是EQ(情感框架),并在2018年推出Dual AI计划,目前已经能够实现与小米、华为的语音助手实现打通(互相唤醒)。“目前小冰已有260多个技能,几乎是一周增加一个技能,平均可以实现23轮次交互(对话),这样的能力其实也来自于微软研究院的技术积累。”
聊天是人类的刚需,包括很多的思考也是在交流之中产生。例如每天需要讲几千句话,大多数聊天不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人类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
从「流量信仰」到「数据信仰」
流量信仰是刚刚过去的互联网时代的主题。而接下来,将可能是一个流量信仰的时代。
沈向洋认为,AI之所以能有现在的进展,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算力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继续加强;第二,数据量的极大增加;第三,深度学习的突破。
其中最基本是数据,今天AI的成功之处在于「用大数据下解决小问题(专用问题)」,未来的方向将会是「用小数据解决大问题(通用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