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收割?价格超堂食 商家20元订单只到手4元
经常在公司楼下小餐馆吃饭的小吴最近发现,点外卖的价格越来越贵了。平时到店只要18元的一份餐食,而外卖平台上的标价达到了32元,配合商家的满减优惠,虽然价格降下来一些,但加上餐盒费和配送费,仍旧要20多元。
但外卖价格上涨背后,不只是商家涨价那么简单。一位小吃店主表示,2019年后外卖平台的抽成普遍从百分之十几上涨至超过百分之二十。在外卖订单量增长本就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外卖赚到手的利润越来越少。
用户和商家都在叫苦,曾经兼具价格优势和方便快捷的外卖行业到底怎么了?
扣点提升
今年1月初,央视财经就报道了外卖平台的抽成上涨问题。
某快餐店在节目中表示,他们与美团的合作起初佣金为售价的15%,到后来美团上调至18%,但到2018年底,佣金又要上调至22%。加上原本的人力、物力、房租等成本,规模不大的小店已经承担不起负担。
另一家小餐馆的佣金也从20%上调到了21%,抽成几乎就拿掉了店家的一半的利润。部分商家则表示,是时候考虑安排自己的骑手进行平台配送了。
一家在南方小城经营小吃店的店主向新浪科技表示,今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抽成比例都不低。选择美团专送会抽成20%,饿了么也接近20%,但有时候不同类型的餐馆也会向上浮动。对于他的店来说,外卖渠道在夏季能占到订单的50%左右,而冬季由于堂食顾客减少,外卖的占比更高。
外卖平台抽成的上涨让他越来越担心利润问题。在美团外卖上,他申请了自配送,这样抽成比例就降到了11%。由于店小人手少,他不得不专门找人配送,但综合成本还是要比美团专送划算不少。而现在,他又多了个心眼,让不少老顾客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下单,这样不仅他节省了抽成费,顾客的实付金额也得了优惠。
另一家店主出示了他的一个更为极端的饿了么订单的例子,总菜价为22.8元,加上2元餐盒费一共24.8元,但扣去5元代金券补贴、10元活动补贴、2元配送费和3元服务费,最后这单的收入只剩下4.8元。
实际上,在外卖平台扣点不断提升的同时,不少小店主发现,来自外卖的单量增长却越来越慢了。一方面外卖在快餐这个品类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外卖平台也在加大对传统餐饮品牌的重视和扶持,毕竟他们的客单价更高,增长空间也更大。
瓶颈之下,一些店主开始选择刷单这种铤而走险的方式,每刷一单给用户一两元佣金,店主则增加了单量和交易额。还有的店主甚至组建了互刷群,这种方式则更为划算。
“外卖平台的排名都是按照交易额来的,不刷没办法”,一位店主表示,“刷单可能会死,但不刷单就得等死了。”
外卖平台的压力
实际上,抽成上涨背后,外卖平台自身也面临着一些压力。
以美团外卖为例,当时针对央视财经的报道,美团方面的工作人员就出面表示:平台提高佣金主要是因为公司的运营成本和人工费用的增加。
美团2018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餐饮外卖总交易金额和日均交易笔数仍旧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率已经较2018年上半年的数字下降不少。同时,餐饮外卖一直是美团点评的主要营收来源,而2018年第三季度,餐饮外卖收入占总收入的58.6%,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餐饮外卖当季度的销售成本为93亿元,而2017年同期为56亿元,同比增长了67.5%。美团在财报中称,销售成本增长主要在于骑手成本的增加。
实际上,对于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来说,规模巨大的骑手一方面是外卖运力的保障,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额的人力成本。
根据美团发布的2018外卖骑手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有270多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比2017年增加近50万;而饿了么的数据显示,蜂鸟配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超300万注册骑手。
除了成本因素之外,外卖平台也面临着增长方向和方式的转变。经历了前期的补贴战之后,外卖平台的盈利问题也被各家提上日程。
对于美团来说,从其上市以来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美团整体一直亏损状态。美团2018年第三季度经调整亏损净额24.64亿元,同比扩大157.92%。收购摩拜和试点网约车固然是亏损的重要原因,但占据营收主要部分的餐饮外卖业务不能实现与营收规模相对等的盈利,也整体拖累了财务数据。
饿了么同样,尤其是与口碑合并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之后,其对外进行了独立融资。这也意味着要对外证明其未来的业务前景、盈利空间。今年1月初就有消息称,口碑平台近期将开启商业化。从3月开始,商家在口碑平台使用套餐售卖、手机预点单等服务,将按照平台所带来的实际交易额缴纳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率。而此前,商家入驻口碑的所有服务是免费的。
商家扶持成喊口号?
面对商户对抽成上涨的反弹,外卖平台也纷纷采取了措施来应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