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从数据看,Airbnb的故事并不像宣传的那么酷

01-31 IT文章

从数据看,Airbnb的故事并不像宣传的那么酷

DT君刚参加工作的朋友小Z,去年开启了打卡之旅。去过几个城市后,对精挑细选的Airbnb有些失望:从预定、入住到离开,想象当中会热情聊天、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房东,从来没有露过面,想要通过房东体验当地生活自然是无从谈起。

小范围调研后,我们发现有同样感受的并不只是小Z。

Airbnb有一个很酷的品牌故事,房东分享出自己多余的居住空间,有偿提供给房客居住,与千篇一律的酒店相比,更能让房客体验真正的本地生活。这在2014年被提升为一个更大的愿景,Airbnb想让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家在四方”(belong anywhere)。

从数据看,Airbnb的故事并不像宣传的那么酷

(图片来源:airbnbcitizen官网)

归属感和人情味是这个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但DT君的几位年轻朋友在住宿中并没有体验到——这对于Airbnb房客来说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吗?

DT君找到了一个叫做Inside Airbnb的网站,会定期发布从Airbnb官网上采集的数据,我们用网站上最新的数据,做了些简单的分析研究。

大多数Airbnb房源并非共享居住空间,更可能是二房东的生意

来自房东分享的空闲居住空间,具有不同类型居家生活的独特气质,这也是归属感与人情味的所在。在Airbnb上,有多少房源是这样的房东分享出来的呢?

DT君以最熟悉的北京为例,从平台上供选择的房源类型来看,北京有近6成的房源是整租房。这意味着,至少在这6成的房源里,入住房客并不会跟房东共享居住空间。

从数据看,Airbnb的故事并不像宣传的那么酷

而在剩余的独立单间和共享单间房源中,还有部分是得跟其他房客而非房东住在一起。

进一步分析房东和房源的对应关系,更能说明真实的Airbnb到底提供了怎样的房源。

共享空间的初心应该是把家中额外的房间出租给房客,而另辟新房源专用于出租是房地产投资的玩法。所以,DT君姑且把拥有2套及以上在租房源的房东算为职业房东,认为他们在以此作为投资进行盈利。

从数据看,北京Airbnb平台上这样的房东数量占比不到4成,但是他们贡献了超过7成的房源。

从数据看,Airbnb的故事并不像宣传的那么酷

职业房东中拥有“超赞房东”称号的比例超过普通房东,回复速度也明显比较快,但是整体平均得分要比普通房东略低些。也就是说,职业房东中虽然好房东挺多,但品质不够好、拖后腿的也不少,以至于拉低了整体的得分水平。

更具体些,所谓职业房东,其实多是拥有2-5套在租房源的小房东,有点像是酒店旅馆业的家庭作坊,尽管没有规模化但也确实是在进行商业运作。如果在北京Airbnb租房,碰到这一类房源的机会将超过30%。

从数据看,Airbnb的故事并不像宣传的那么酷

但DT君也注意到,北京已经有十几个房东运营房源数量超过50,这怎么看都达到了一间正经酒店的规模,背后的房东必然已经不是个人,而是更专业的经营公司。在这些房东名单中,DT君发现了开心短租公寓、奇遇公寓、金桔精品民宿等名字的身影。

Airbnb离共享初心更远了,越来越多职业化的意味

这里要强调的是,北京并不是个例。DT君还顺手查看了下全球其他主要城市的数据,发现在波士顿和香港的Airbnb,都出现了大部分房源来自于职业房东的情况。

从数据看,Airbnb的故事并不像宣传的那么酷

纽约的数据看起来十分共享,大多数的房源都来自那些只对外出租了一套的房东,但正如上图所示,TA在几个大城市里竟然显得有些突兀。

业界媒体The Information在2018年6月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对Airbnb一周上线房源进行了调查,发现专门用于短租的房源增长速度高于房东常驻或偶尔居住的房源的增长,这里专门用于短租的房源,是指全年都可出租的整房。

从数据看,Airbnb的故事并不像宣传的那么酷

(图片来源:TheInformation文章《Airbnb’s Big Growth Driver: Full-TimeRentals》)

不同渠道的数据结果都在表明,Airbnb在不同城市吸引着更多的投资者或专业经营公司,变得越来越职业化。

DT君赞同《环球旅讯》对这一现象的评价,索性直接引用:

二房东房源的优势在于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提高Airbnb的营收,但也可能削弱Airbnb的品牌故事,影响与多地政府的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