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报纸都停办了,老年人怎么办?
我父亲的回答是,订报纸这件事不过是因为,每年都订购形成了惯例,其实订回来也没人看,换报嘛,就当是换个口味。
#本文系刺猬公社X快手“2019还乡手记”非虚构故事大赛作品
作者、摄影 | chacha0113
我的家乡坐落在重庆西南,拥有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批零兼营、具有地方特色的五金专业市场,是一座小有名气的“五金之乡”——大足区龙水镇。
五金市场
家乡的变化,要说这建筑,倒是较从前相比拆迁了许多低矮旧楼,新搭建了几幢高层电梯房;道路交通没多大变化,环境卫生,也是一如既往的欠佳;基础设施建设慢慢跟上步伐,开放了新公园;购物商场也开始修建。
不过,更深层次地看,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渐渐地改变中。
跨境电商兴起
龙水盛产的刀具,不管是切片刀、砍刀还是水果刀、剪刀等,无论是买来自用或是送礼,都可谓是佳品,而许多著名的商标品牌也慢慢成长起来。
这不,镇上一家规模较大的老字号厨具制造企业近期也走上了出口的道路,开始开辟跨境电商市场,试图通过阿里国际站、亚马逊等平台走向国际市场。在此之前,这家企业便已经在线上进行了推广与销售实践,他们利用官方网站、天猫旗舰店、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在网络销售方面已小有成就。这家企业除了自己设有工厂,还将部分产品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一些小型加工厂,以满足市场庞大的消费需求。
乡镇企业发展至此,除了其本身注重研发,拥有一系列专利技术,品质广泛得到消费者认可外,它还搭乘了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采用“互联网+制造业”的现代经营模式,能够更好地在电商舞台大放异彩。
不仅如此,一些相较之更为小型的企业也深谙网络销售的道理,没能跨境,也在尝试利用网络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创造发展的新天地。
互联网普及之前,这类五金商品的销售主要还是依靠人脉,发展熟客、建立口碑,在报纸上等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以提高知名度,但最终的市场还是狭窄的。
从前,小镇的厨具销售即主要有两条路子,一是在五金市场里摆摊售卖,等着人上门交易;二是奔走于各大批发市场与商场,主动发展新客户。而依托互联网后,小镇企业能够打通更为广阔的贸易通道,为自己的发展积蓄动力,赢得更加丰厚的收益。如今,镇上一些比较传统的小厂商仍然在采取前一种销售方式,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但从长远角度看,能够把握并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帮手的商人,便是已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了。
五金市场周边情况
报纸订回来也没人看
“我今天去坐车,那些年轻人拿个手机刷一下,‘扫码成功’就坐车了耶,我们这些老年人还整不成这些……”晚饭时间,乘车去区里吃饭的爷爷跟我们分享了今日见闻。
的确,回家乘过公交车的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变化,手机下载一个APP,注册后就可以扫码乘车,这带给了大多数人不少便利。
我在学校里习惯了无现金的生活,走哪儿都是微信、支付宝支付,钱包里的现金像没地儿花似的,从开学可以留到期末。不过有时候却令人头大,回家得坐一趟公交车,要是身上没有现金,回家前还找别人借点;更平常的是没有零钱,总得跑到站台旁边的小店、计算着价格买点东西;没地儿换零钱,那就只能投整的呗。
我注意到,重庆市区的公交车支持扫码支付也没多久,没想到我家这小镇也跟着踏进了移动支付的大门。还记得以前每次放假在家,最不习惯的就是出门得带着现金,但现在连去菜市场买菜,一半以上的摊位都可以扫码支付了。我想,这也是近年来小镇在互联网影响下,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化的体现。
不过,我更清楚的是,小镇里的老年一代面对这几年由于互联网引起的一系列巨大变化,更多的则会是不习惯和难接受。
我的爷爷今年81岁,使用的手机从来都是老年机,大按键、强声音、简单功能,只要能满足通话功能即可。对于智能手机带来的一系列优点,比如,更快获取新闻讯息、进行娱乐消遣等等,他便是没有精力去学习了,只得还延续着以前的习惯:看报纸、每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没事儿就出门溜溜弯喝喝茶,要不就呆在家里看电视,电视播放什么就看什么。
可以说,互联网对他们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