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更多优质内容会通过「推荐」获得,而非「搜索」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雅格布(ID:jacoblab)
如题,一个奇怪的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公众号,也常常浏览推送的文章,但大部分的公号作者,我们并不是通过搜索添加的,而是被内容所引导关注。
这意味着什么?
“公众号里面的文章很适合你的口味,而这些文章却不是你通过搜索所获得的。”
搜索本是高级的用户行为,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比不上精准的推荐。也就是说,你不一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连搜索都满足不了你对内容的精准需求。
国内的社区产品不少,但真正能做起来的社区除了头部顶级的那几个,剩下的几乎还停留在寻找商业模式,等待变现的阶段。
过往社区的商业模式归根到底就两种:
流量广告变现; 会员付费服务; 前者是建立在用户身上的商业模式,重点是如何做拉新和留存,后者是建立在内容本身的商业模式,重点是内容的付费转化能力,意味着内容需要具备很强的可读性、指导性。
未来社区的路在哪里?结合着上一篇内容生产、分发和消费的过程,加上对未来社区商业模式的思考,至少我是这么看的。
未来的内容分两种:高周转和高质量
现代人的耐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对于长达几千字的文章,他们更习惯是一拉到底,反观短视频这种单位时间内获取大量感官刺激的方式,更能让人欣然接受。
生活中,很少人会重复去看一段娱乐新闻、一段搞笑视频甚至是每天的新闻资讯,这些快餐类的内容大多通俗易懂。
高周转内容
你听一次或者看一次,知道有这件事情,笑一笑就过去了,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填满你这段原本就“没有安排”的时间段,没有谁会在忙到不得了的时候拿出手机刷抖音。
这时,你是在被动消费内容,它的可替代性很高,不刷抖音也许你可以去看快手,只要哪个更有趣,能更好地把时间“浪费掉”,用户就更倾向于这个行为。
为了不让用户流失,尽可能“霸占”用户的零碎时间,抖音的内容周转率就需要特别高,一条接着一条,尽可能地不重复。
从吸引人的标题到封面图,由文字过渡到短视频,点开后直接到高潮部分,看完自动直接进入下一条,这些一连贯的无脑操作都是为了在延续用户的使用时长。
视频和图片具有天然的优势,所见即所得,对于大多数不需要经过思考的内容,视频和图片显然是最佳的传播形态。
所以高周转的内容以短视频、音频、图片为主要传播渠道,其中短小是高周转内容的特征。
在高度碎片化的休息时间里,用户大多是随时开始、随时结束,从来不会担心错过了什么好内容,只要在我刷的时候有好东西看就行了。
高周转的内容形态更适合去做流量广告变现,因为它更强调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间,已收割用户的注意力为主要盈利方式,以粘性为核心。
高质量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文字阅读在经过大脑的时候,需要做一定程度的转换,大脑反应的时间会比视频和图片低一些,比较不可控,所以重复的次数较多,但效果更为深刻。
人的一生会不断在成长和学习当中,但速度迥异。如果把一个人的能力比作为一套操作系统,所谓的升级就是发现新版本,下载安装并使用。
这个时候,能否及时发现新版本,对于系统的升级就至关重要,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新版本都会体现为:
新的解决方法新的战略思维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商业模式
这些东西是在时代的变化和摩擦中复盘总结下来的,几乎都还存在于那波冲在“最前面”的人的脑海里。知识的输出途径十分有限,传播渠道更是凤毛麟角。
没有教材、没有老师、没有相关的专业、更没有相关消息。这部分内容的现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这四种问题,在社会上相对稀缺,但实用价值却是显著的。
所以,有启发性、可执行我认为是这部分内容最明显的标识,一方面强调思考深度,而另一方面则强调执行实践。
高质量的内容属于主动消费,你会为了一部好看的电影排队看首映,你会为了等一本好书参加预售。主动消费能带来更多的有效转化,替代成本很高。
用户会在更多的固定场景里消费:在晚上自我学习充电的时候,在上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这部分内容二次查看率高,用户忠诚度高,使用场景固定。
唯一的缺点是这部分受众相对较少,市场规模远比高周转内容的低。
高质量的内容形态更适合去做用户付费,因为它是以固定用户群体的有效转化为核心。
网络效应,是内容产品的下一个里程碑
内容产品的用户始终跟着内容走,哪里有好的内容,流量就会流向哪里。倘若只有内容的稳定输出,用户的流失是必然的。
如果有更高的创作补贴,更好的展示渠道,优质内容的流失也是必然的,这类产品的成长是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来催化的。
此时用户的迁移成本极低,我无非就是换个地方继续消费内容而已。这个时候,你的竞争力是单一的,几乎没有任何壁垒。
未来的内容产品,更应该下沉社交关系,在内容消费的同时,通过其他使用场景建立用户之间的关系,形成网络效应。
用户有了社交关系,他看中的就不再只是内容本身了,有可能是他在社区里的影响力、人脉关系和商业价值。
此时,用户的迁移成本比以前高多了,内容产品的发展路子也越走越宽。
内容产品的新路线:让内容主动去寻找用户
现在大部分的内容社区,走的还是内容搜索的路子,也就是我想要找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我还需要在对应的内容池里搜索,最好筛选出目标内容。
这个路子的社区大多用的还是流量的思维,期望通过做SEO、优化关键词、大量渠道推广去获取新客,然后再做转化、做留存。
可是,现在的流量越来越贵了,也就意味着获客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大量前期的推广和品牌投入,不一定能覆盖掉用户的LTV(生命周期总价值)。
可预见在将来,拉新的速度越快,钱烧得越多,在还没有获取到一定量级的新用户时,产品有可能就已经崩盘了。
让用户主动去搜索内容这条路,现在是越来越难走了,但取而代之的,会是让内容主动去找人,这是一种内容匹配的新打法。
为什么我会这么想?以下就是我的个人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