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特斯拉会毁灭中国新造车吗?
过去一周的盘踞在汽车媒体头条的品牌莫过于特斯拉了,3月1日,Elon Musk宣布特斯拉全系车型大幅降价。
产品降价会对销售带来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会给老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带来负面影响。举个例子,3月1日,Model X P100D降价34.11万元,低至84.82万元,如果你在2月28日以118.93万元的价格刚提车,你会怎么想?
所以我说特斯拉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也有人更关注“杀敌一千”的杀伤力。新浪微博网友、特斯拉Model 3的薛定谔粉丝@来去之间认为:“这有点像苹果当年iPad的定价策略,只要现金流是正的还挺恐怖的。”
那么这位网友所说的“iPad的定价策略”是什么?
我一直往前翻,终于找到了这位网友在2月6日的一条微博中也提到过iPad:“还是很好奇当年iPad的定价策略是怎么决策的,乔布斯还在世,太不苹果了,直接定个中低端价位清理了市场……”
简单讲就是,特斯拉正在放弃追求平均25%-30%的高毛利率,通过iPad式低毛利定价策略+产生代差的产品力对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iPad的成长史,2010年4月3日,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ad。开售第一天就售出了30万台,一个月后销量达到100万台。iPad一代全生命周期销量达到1500万台,销量超过其他平板电脑之和,当年销售额占到整个平板电脑市场销售额的75%。
能做到这个成绩,除了iPad沿袭自iPhone的优质用户体验,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iPad反苹果的低毛利定价策略。
那么,特斯拉Model 3会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iPad吗?
我们必须承认,按照特斯拉中国目前的售价,特斯拉维持平均25%的毛利率有非常大的挑战。Elon最近运营层面做了重大调整,特斯拉北美的大多数门店将陆续关闭,仅保留扮演品牌建设与传播职能的Galleries,Show cases和Tesla information centers。
通过大幅压缩门店租赁支出、运营支出、产品专员团队的工资支出和试驾车队折损支出,以降低运营费用,使得整车毛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整个企业仍然得以维持现金流为正持续运转,同时对陆续进入智能电动市场的传统汽车巨擘、新造车公司发起强烈的产品攻势。
只要粗略计算一下,就会发现这一策略其实有着很强的可执行性。下面是这位网友的估算。
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特斯拉去年Q4的汽车毛利率其实是24.7%,高于这位网友的计算数据,2019年的最新销量指引是42万辆-60万辆;运营支出层面,考虑到2019年占运营支出大头的特斯拉门店和销售团队支出不增反减,如果按照毛利整体降到15%计算,录得60-70亿美金的毛利并非难事。
那么我们从特斯拉的角度考虑,Elon是真的想把特斯拉的定价策略iPad化吗?这么做的动机又在哪里?
Elon下发的全员邮件中提到,2018年通过在线预订Model 3的用户占比达到了78%,82%的用户在未经试驾的情况下购买了Model 3。也就是说,承担试驾-下单转化职能的线下门店作用非常有限,而Elon本人亲自下场带动的互联网品牌传播转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所以对于特斯拉来说,低毛利定价策略并非出于发动价格战施压竞品,而是从企业整体出发考虑,发现了日常运营活动中低效的部分,做出相应调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斯拉却无形中对竞品形成了巨大压力。
如果特斯拉上海工厂真能一路政策绿灯如期投产,低毛利定价策略+产生代差的产品力+本土化供应链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到明年年底,ModelS/X/3/Y的产品组合可以随意绞杀任何一家与特斯拉正面交战的传统车企或新造车公司。
但这个结论成立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Model 3之于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与iPad在平板电脑市场的地位相当。
关于这个问题,另一位微博网友@韩路也谈到了特斯拉降价对中国高端电动车的冲击。(原文较长,可以拉到后面直接看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0813.html
- 上一篇:特斯拉如果降价到25万元,国产电动车还有活路么?
- 下一篇:微信难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