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妇女能买半边天

03-08 IT文章

null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经史纵论-No.19

妇女能买半边天

作者:戴老板/喜樂阿

数据支持:远川研究

1956年,《生活》杂志(Life Magazine)的特刊《美国女人》将“家庭主妇”这个群体,评为这一年的“时代女性”。

同年秋季,伊卡璐(Clairol)公司买下《生活》杂志第13页的广告版面,用来推广一款可以在家使用的染发剂产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款当季新产品直接卖到脱销,风靡全美,文案的广告词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代经典:Does she or doesn’t she? (她染了,还是没染?)

null

Clairol公司染发剂产品广告,1956年

广告词的撰写人叫雪莉·波莉考夫(Shirley Polykoff),是Foote, Cone & Belding公司的初级广告文案员工。凭借这句经典的广告词,名不经传的波莉考夫成为同行眼中的广告天才女性,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广告词的原创是她ex的母亲[1],一个信奉东欧犹太教的传统妈妈。

50年代,染发在美国并不流行,甚至被认为是轻佻的举动。出生在一线城市纽约的波莉考夫年轻时尚,15岁时就染了一头漂亮的金发。在一次陪外地男友回宾夕法尼亚老家过节时,男友母亲看不惯波莉考夫时髦的打扮,拉着儿子用意第绪语问,“她是不是染了头发了?”

男友母亲的话刺痛了波莉考夫。尽管她认为女性拥有选择自己发色的权利,即使家庭主妇也不例外,但波莉考夫仍然受当时美国男女观念大环境的影响,比如她最渴望的生活就是:住在郊区的漂亮大房子里,拥有一头看不出是否染了的金发,做完美的贤妻良母,永远不比丈夫出色[1]。

因此,在Foote, Cone & Belding公司将伊卡璐的任务交给波莉考夫时,她将这个自己的故事和内心的想法写在了伊卡璐的广告文案里:染了金发的家庭主妇抱着小孩,露出贤妻良母式的迷人微笑,旁边一个男性在悄声地讲出那句经典广告词:她头发是染了还是没染?

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波莉考夫这句广告词成功地踏准了时代的节奏: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发展迎来“黄金时代”,“女性回归家庭”成为社会主流,女权运动陷入低潮。换句话说,女性以做家庭主妇为荣,“Does she or doesn't she”唤醒了客户需求,产品大火是必然之势。

伊卡璐在美国染发剂市场的垄断地位持续了近20年,这期间美国妇女染发的比率由7%增至40%以上。但70年代之后,波莉考夫不再负责伊卡璐的广告宣传,同时女性消费背后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伊卡璐染发产品和它那支经典的广告,都不出意外地迎来了新的挑战者。

1973年,23岁的大学肄业生伊伦·施佩希特(Ilon Specht)来到纽约,成功地拿到了麦肯广告公司(McCann-Erickson)的录用通知,成为麦迪逊大道上一名文案撰稿人。和波莉考夫相比,施佩希特的性格离经叛道又特性独立,常涂黑樱桃色的口红,是典型的非传统女孩。

施佩希特这代女性,在美国经济黄金时代下的繁荣中出生,在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精神洗礼下长大,具有独立自信的时代性格。因此,当来自巴黎的欧莱雅准备登录美国市场,挑战伊卡璐的霸主地位时[9],“非常疯狂且神经质的”施佩希特就有了充分展现才华的机会。

麦肯公司拿下欧莱雅的广告订单,但直到离广告上档只剩4周时,包括施佩希特在内的创意小组依然毫无思绪。而当施佩希特发现她写的广告文案中“女人”一词,被公司男性主管擅自改成“女孩”时,她体内的叛逆因子彻底爆发[9],“我已经23岁,是一个女人了!”

在气愤的情绪驱动下,施佩希特只用了5分钟,就写下了一则足以写进广告史的文案:Because I'm worth it!(因为我值得拥有)

广告投放后,立马获得了无数新时代女性的认同,欧莱雅Preference染发剂销量猛增,并在3年内超越伊卡璐成为美国染发市场的销售冠军。到后来这句广告词被欧莱雅稍作修改,变成“You'reworth it!(你值得拥有),升级为欧莱雅所有商品的标识,成为全球品牌史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null

欧莱雅公司染发剂产品广告,1973年

第一代“You're worth it”模特Joanne Dusseau

从“她染了还是没染”,到“因为我值得拥有”,染发广告的演进,表面上是化妆品公司之间的商战案例,本质上是美国中产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1960-1980年代)的所取得的成果,就隐藏在伊卡璐和欧莱雅这两张简单的染发广告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