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第一夫人”,JPEG 的守护神
编者按:几十年前,一张《花花公子》的封面女郎照片成为了一项对互联网意义深远的技术的样本。她是计算机工程师眼里的神话人物,是互联网的“第一夫人”。但是最近又成为了被激烈争论的技术原罪的客体。她究竟是谁?她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连线》杂志设法寻访到了现已67岁的封面女郎,为我们揭开JPEG守护神的秘密。
左:当年的Lena;右:现在的Lena
每天早上,Lena Forsen都会在专门为“互联网第一夫人”定制的一口黄铜木制座钟之下醒来。
这口钟是20多年前由图像科学与技术学会(Society for 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赠送给她的,以纪念她在塑造我们所熟知的数字世界当中无意间扮演的关键角色。
在一些计算机工程师看来,Lena是一个神话人物,一个相当于Woz(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或者Zuck(扎克伯格)的名人。不管你认不认得她的脸,你都已经使用过她帮助创建出来的技术;几乎你拍的每一张照片,访问过的每一个网站,分享的每一个迷因等,都欠了Lena一点点的债。但时至今日,作为一个生活在自己国家瑞典的一位67岁的退休人员,她仍然对自己的名声感到有点困惑。“我只是很奇怪这怎么就没完没了了呢。”
Lena的偶像之路始于《花花公子》的页面。1972年,21岁的时候,她以十一月女郎的身份出现在杂志上,除了一顶太阳帽、一双靴子、一对长袜以及一条粉色围巾以外什么都没穿。
大约6个月后,一份同期的杂志出现在了南加州大学信号与图像处理学院,当时Alexander Sawchuk和他的团队正在找一张新的照片来测试他们最新的压缩算法——这种算法会使得笨拙的图像文件变得容易管理。而Lena在《花花公子》上的那张照片,由于有着复杂的颜色和纹理,成为了完美的候选。他们撕掉了头1/3之后,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数转换,然后将512行扫描的结果保存到Hewlett-Packard 2100上。
USC非常自豪地将结果的拷贝交给实验室访客看,很快,这位扭头越过香肩风情万种地望着你的年轻模特的图像就成为了一项行业标准,经过数十亿次的复制或分析之后终于变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JPEG图像。据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学院的编辑James Hutchinson说,Lena对于工程师而言,相当于“丽塔·海华斯之于二战时躲在战壕里的美国大兵。”
他们为她写诗,给她的肖像添加优美的花纹,还给她的照片插页起了个昵称:“The Lenna”,给人以文艺复兴肖像画的感觉。在1973年的电影《Sleeper(沉睡者)》里,当主角在2173年醒来时,他被要求辨认过去的一组图片,其中就包括了斯大林、戴高乐以及Lena的照片。这些日子以来,尽管她的图像大多数是出现在媒体研究摘要以及码农的论坛上,但被普遍认为是互联网史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不过Lenna成为论战的来源的历史,几乎跟她被计算机科学家当作偶像崇拜的历史一样长。罗彻斯特理工学院院长David C. Munson爵士在1996年的时候写道:“我曾听说女权主义者提出这个图像应该退役了。”但19年后,Lenna依然非常普遍,以至于弗吉尼亚州的高中毕业生Maddie Zug都不得不在《华盛顿邮报》上写一篇专栏。她解释说,这张图像引起了她所在班级男生的“性评论”,把它继续放在课程里面已经成为一个更广泛的“文化问题”的证据了。
UCLA的数学教授Deanna Needell也有类似的大学回忆,2013年她和同事进行了一次无声的抗议:她们买下了男模Fabio Lanzoni大头照的版权,然后用来替代Lenna的作为其图像研究对象。不过最严厉的批评也许来自于《Brotopia(男性乌托邦:摧毁硅谷男孩俱乐部)》的作者Emily Chang(彭博女主播)。她在开篇中写道:“Lena照片的使用泛滥可被视为技术产业内部行为的一种先兆。在今天的硅谷,女性是二等公民,而大多数男性对此视而不见。”在Chang看来,Lena的裸照被撕下然后扫描的那一刻是“技术原罪”的标志。
不过这场关于lenna的论战里面显然少了一个人的声音,那就是Lena本人。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开口已经是1997年的事情了,就在那次会议上她被授予了自己那个心爱的座钟。
据前图像科学与技术学会分会会长Jeff Seideman回忆,Lena的出席引起了他的同事的一阵骚动。他告诉我说:“虽说听起来很蠢,但他们都很吃惊她居然是个真人。而且其中一些人看她的照片都看了有25年龄,她已经变成了那幅测试图像了。”从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出现了数十亿用户,数万亿的照片,已经没有人再关心她对自己那张照片及其争议性的来生的看法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2044.html
- 上一篇:王毅回应“孟晚舟事件”:是蓄意的政治打压
- 下一篇:互联网医疗,没有“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