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互联网医疗,没有“冬天”

03-08 IT文章


null




“春江水暖鸭先知”,但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感受到,当下的经济寒冬仍在持续。

 

回顾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加速“去杠杆”过程中,又碰上“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而触发本轮经济寒意。被视为“朝阳产业”的互联网公司也掀起了裁员潮。

 

并未制造焦虑,我们需要认清现实。比如,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拉动增长,转型为靠消费推动增长,但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回落至9%,自2004年以来首次跌破了两位数,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餐饮、旅游、电影等消费增速也呈现新低。

 

2018年,汽车销量将迎来28年来首次负增长;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几乎集体出现用户增长乏力的难题,中型平台也难逃增长厄运,拿近日发布年度财报的蘑菇街来说,2018年其活跃买家数量增至3450万人,同比仅增1.8%。

 

相比之下,唯独医疗,没有“冬天”。

 

逆势生长,互联网医疗流量“黑洞”壮大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曾对美国历史上的四次经济危机做过产业发展统计,结论是“医疗产业在近几次经济危机的表现皆优越于整体经济状况,且最近两次经济危机中,医疗保健产业则展现高度抗跌,未受到重大冲击。”


null




在当今的经济寒冬中,互联网医疗更是彰显着春天的生命力。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统计局、沙利文分析的综合数据报告显示,2016—2025年的10年中,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规模、线上问诊人次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7%、35%,而整个互联网医疗的渗透率将达到26%。由此可见,医疗流量池正处于极速积蓄阶段,与行业的历史规律相符。

 

2月27日,“全球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发布2018年财报。财报显示,其全年收入增长强劲。2018年全年平安好医生的营业总收入为33.38亿元,同比增长78.7%,其中,核心业务——家庭医生板块收入为4.11亿元,同比增长69.6%。


null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好医生的流量势能在迅速积累。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达到2.65亿,比上一年增长了7240万;其中,月活跃用户数(MAU)达5470万,同比增长85.4%;月付费用户数(MPU)达236万,同比增长86.2%;全年平均付费用户转化率从2.7%提升至3.6%;在线咨询数据累计近 4.1 亿人次。

 

互联网医疗产业的高速爆发,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红利、互联网技术普及;另一方面,在物质、精神生活日益丰足的今天,我们每个人对健康的关注、投入正在持续增加。

 

流量池的深度,取决于密度


为何在经济寒冬中,互联网医疗还能不断爆发出活力?整体看宏观条件,即互联网医疗的“黑洞”还在扩大;个体看微观,例如平安好医生这类典型代表如何用移动医疗、AI科技在创造增量。

 

再换个视角,我们看互联网医疗的深度呢?那就取决于“流量池”的密度了,由用户、患者、医生、医院等“分子”组成。

 

人的因素,除了数量,使用行为、频次最为关键了。而此前,市面上出现一种质疑声:医疗APP是“低频使用”产品。这种错误认知出现的原因会是什么?

 

首先,他们低估了互联网医疗多使用场景,而是以“病”的次数来衡量使用频次。事实上,除此之外在诊前、诊中及诊后的 “疾病治疗+健康管理”的一体化服务方面,就会在医院就诊后,医生与病人的连接就可以多频次在线化。

 

消费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消失,对相应的业务公司造成了极大的业务增长挑战。不久前,议论纷纷的中国人口增长放缓,专家预测2028年将迎来人口负增长时代,那如此背景下,互联网医疗也会前景堪忧?

 

并不会,历史规律表明,除了经济危机对医疗产业冲击小外,婴儿潮与老龄化都会刺激人们在健康支出方面的增加,而随着大家整体生活收入水平的提升,在消费型医疗方面的开销也是日益增长,当然这不代表所有相关事情都往线下医疗机构跑,互联网医疗有着天然优势,使用频次的提升间接带来流量密度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从目前平安好医生付费率的持续显著增长,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形成深度依赖趋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