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工作至死”的文化瘟疫,正在毁灭全世界上班族
编者按:最近几十年,创新活力迸发的硅谷成为了美国经济的动力之一。在资本雄厚的风头资助下,这里孵化出来许多给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技术创新,孕育出了FAAG等众多市值排行前列的科技公司。10倍的目标规模,指数式增长速度,成为“独角兽”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初创企业主动和被动制定的目标。但在这种目标下,员工正在承受越来越多的压力。本文作者James Stanier就关注了发展的代价这个问题,质疑赢家通吃的竞争格局是难以为继的,认为长此以往员工将会用脚来投票,并提出对成功应该有新的定义方式。原文标题为:Silicon Valley’s Grow-or-Die Culture Is Costing Us。相比之下,我们的情况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问题,值得整个创投界深思。
看到下面这条Slack消息你是什么感觉?这条消息来自Revolut的CEO。Revolut是一家快速成长的英国初创企业,这条消息讲的是KPI的事情,里面列举了哪些团队已经落后于KPI,没有达到KPI的后果是什么。其中一行宣称,“如果你的团队没有达到KPI,很有可能奖金会变成0,即便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连线》提供的截图,出自一篇讨论Revolut文化与做法的文章。
这条消息里面有好几点让我感到不安:
威胁的语气
对周末加班的预期
公开声称会有一个监视清单,公开威胁被列进去的人
一条“简单的规则”,那就是没有达到KPI的员工会被炒鱿鱼,毫无商量余地
Slack表情符号:“推进”,“把(恶心的)事情做完”,坦克,格斗之王的logo——这些都在暗示这是一场战争,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赢得战争
不过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热爱初创企业,我喜欢那种接管世界赢得一切的无畏信念。但是创业文化正在(或者已经)出现一些问题。
我不相信我们是怀着恶意的企图走到这一步的。不过,我们都受到了那些被业界大肆宣传的知名企业的做法以及著名的成功之影响,而那些知名的成功就是所谓的“独角兽”,那些10倍增长的反叛者:拼命向前冲,充满颠覆性,在一场成为市场统治性力量的竞争当中榨干人才,弄死竞争对手。
我们读书、看播客,关注Twitter上面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慢慢地,我们把极端看成是常态,因为那些声音总在我们周围回荡。不发展毋宁死的文化造就了技术产业,也严重污染了这里的风气。
难道就没有折衷方案来吗?
不惜一切代价谋发展
软件即服务模式对增长很痴迷。公司估值通常是由收入和复合年增长率驱动的。风投资本家会逼迫创始人及其董事会交出数倍于自身当初投资的成果。
2倍是不够的。5倍只是中规中矩。10倍已经成为老生常谈。这些你肯定耳朵都听出茧来了:“10倍思维”和“10倍工程师。”当然,这些都是很好的——我跟旁边的人一样热爱10倍增长——但是无休止地注重增长会滋生错误的行为。
发展不应该胜过好的企业实践。
发展不应该以员工为代价。
发展不应该对社会和这个星球产生负面影响。
Revolut对自己欺骗别人免费为自己拉客源的做法似乎还很得意
VC的众多投资组合公司里面,只有少数需要退出得很好才能让他们可以成功地壮大自己的投资基金。而剩下的可以失败,尽管这有点丢脸,但这并不是世界末日,因为他们的银行家依旧可以平衡账面。
就像球队有一位教练督促球员变得更好一样,有一位充满挑战性的VC督促公司是极有帮助的。但球员仍应该在比赛规则范围内取得好成绩。VC说“要么壮大10倍要么去死”,CTO说“开发出难以置信的技术”,CEO说“招聘、成长,支持出色的人才”——当VC的看法只是利益攸关者不同选择之一时,对立观点的对抗性冲突可以创造出梦幻公司来。
但是,奇怪的是,银行家的世界观“要么快速发展壮大,要么去死!”正在变成创业文化事实上的标准——这条标准已经优先于过去创始人一度要做出令人惊艳的东西的梦想,优先于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或者为充满热情地工作的员工的生活提供支撑了。
不惜一切代价去野蛮增长会导致糟糕行为,这些行为反过来会导致糟糕的文化。关心数字压倒了以人为本,导致大家选择危险的鼠目寸光和策略,而不是通情达理的从长计议。这会导致大家去作弊。道德伦理也因此受累。
不妨看看Revolut这条泄漏出来的家庭作业:
来自《连线》的截屏。“200或以上新增注册是你能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强烈信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