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广告?「肚肚机」想成为互动体验版的「分众」
总的来说,肚肚机将以互动广告为主要形式,抓住商场、校园、广场内的“等待时间”,以较低成本,帮品牌主完成线下曝光与深度互动、线上线下导流、样品派发以及数据回收。
文 | 詹妮妮
户外是眼下最好的广告市场。
根据CTR数据,2018年电梯及影院广告市场增幅保持了2017年的高增长,远超互联网广告增速。在线上红利触顶的大背景下,以分众为首的模式验证了线下流量对品牌商的吸引力。
然而,类分众模式的缺点在于仅有展示作用、缺乏有效互动,这可以说是当前广告市场的一个痛点。广告商对互动的诉求愈发明显,线上的互动广告市场高速成长证明了这一点。今年港股上市首日表现最劲的公司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互动广告公司豆盟科技,挂牌交易首日一度飙升高达93%,第一小时的成交额是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规模的两倍多。这家公司向广告主提供非标互动形式广告服务。
“分众”模式+互动=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是36氪最近接触到的“肚肚机”想要回答的问题。除了像分众模式那样将碎片化场景组织起来帮助品牌集中曝光,肚肚机希望将广告变得更有趣,从万亿级的广告市场里切出一块新蛋糕。
这一切将由一个互动体验广告机来实现。其正面拥有 50 寸的大触屏,支持各种体感、语音、触屏互动,内置为品牌方量身定制的游戏,可以让消费者在深度互动中理解品牌并加强记忆,也通过互动游戏辐射到周边人群。在游戏或任务完成后,消费者还能在机器中直接领取样品,完成体验。
总的来说,肚肚机将以互动广告为主要形式,抓住商场、校园、广场内的“等待时间”,以较低成本,帮品牌主完成线下曝光与深度互动、线上线下导流、样品派发以及数据回收。
目前,肚肚机已经在全国 9 个城市铺设近千台设备,其点位包含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上海合生汇、广州国金天地购物中心等明星商圈。肚肚机合作的平台方或品牌方也已经有近百个,包括天猫、肯德基、蒙牛、杜蕾斯等头部企业,受到了多家公司 CMO 们的欢迎。
流量战场转回线下,传统营销方式也需“重构”
品牌主的注意力正在从线上重新回归到线下。
互联网人口红利消退,企业间竞争加剧,线上流量成本急剧抬高。毕马威近期发布的报告就显示,平均线上获客成本已经突破 200 元;而据招商证券测算,近年来线下获客成本在 76 元左右,低于线上渠道。于是,户外媒介近几年来持续增长——根据第三方机构CTR的研究,2018年,电梯电视和电梯海报的刊例花费分别保持了23.4%和24.9%的较高增速,这其中也跑出了分众这一千亿市值的上市企业。
可当边界弱化与渠道融合成为行业“标配”,这类广告也出现了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户外媒介主要是“资源驱动型”,核心在占点。例如分众、梯影等将屏幕铺设在电梯、户外、交通场景内;再比如售货机,在支付时弹出广告,也能完成大量分发。
广告形式就比较单一,缺乏体验和互动,很难促成消费转化,也无法进行线上线下的联动。且消费者往往是“不得不看”,本身带有一定抵触心理或直接视而不见,传播效率和品牌建设都会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一点是,广告推出去了,是否触达有效用户、效果如何,都无法得到数据反馈和直接答案。对此,蓝色光标传媒集团CEO潘飞也告诉36氪,数据对于品牌方而言越发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其营销决策和市场策略。新的线下营销必须在兼顾体验和交互的同时,做好数据的回收;与此同时,也必须保证数据安全并规范地使用数据。
如何让用户主动走过来?——“体验式互动营销”
肚肚机首先想要做到“C2B”式的营销,即让用户主动与机器互动,也主动去接触品牌和活动。
这一逻辑类似于商场里经常搭台组建的各种活动,消费者会出于尝鲜、看热闹、拿奖品等目的主动参与其中,但活动的人力、物力、地租成本都太高,肚肚机想用无人设备其效果“浓缩”呈现出来。
要做到这点,下面从硬件和内容两部分来拆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