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罗永浩?
“不被嘲笑的愿望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罗永浩在创业纪录片《燃点》中如是说。
事实上,从2006年创业第一个项目牛博网以来,罗永浩就一直被裹挟在漫天的嘲笑与争议中。
争议也是老罗自我选择的结果,他享受"与人斗"的其乐无穷,更愿意把自己丢进这一章章富有色彩的荒蛮故事。
然,这两年,风云不测,净化器被并购、电子烟被点名,昙花一现的子弹短信,风雨飘摇的锤子手机...还有那句“干一行垮一行”的神奇魔咒更让老罗疲态尽显、神情落寞。
于是乎,新一轮的嘲笑老罗、唱衰锤子已然成了互联网圈的政治正确。
罗永浩生产了无数段子,也养活了无数段子手。
我们一方面给老罗归总失败的原因:盲目跟风、不懂管理,放责不放权,对做硬件困难性的预估不足、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吃力与笨拙...
另一方面,我们也常常也对老罗的定位保持充分的怀疑:
这个胖子明明是说相声的料,为何要趟科技圈的水;明明营销做得最好,为何偏执地认准做产品。
客观地说,罗永浩称得上一个不务正业的“营销鬼才”。邦哥今天就带大家来聊一聊罗胖玩营销的那些本事。
1、金句传播营销
锤子每一次的发布会都是新品上市的最大看点。
都说发布会是属于罗永浩的一个人的单口相声。多少锤粉为了抢入场门票而争得头破血流,不为别的,就为目睹老罗那舌灿莲花的一张嘴。
所以发布会自然成了老罗金句的重要源头。活动结束,我们未必能记住锤子新手机有哪些新功能,但却能张口说出一两句罗永浩的金句。
更能形成传播价值的是,老罗金句还经常被打脸,无疑增加了戏剧效果。
锤子手机售价低于2500,我是你孙子
水粉色系是臭土鳖喜欢的颜色
把锤子做好了将来收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苹果并复兴它是我余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事后,老罗也用行动证明,当时的金句成了“大型真香现场”。
2、吹牛营销
如果把被打脸的金句传播衍生开来,那就是吹牛营销。
广告界有句俗语:一切营销都是吹牛。
话糙理不糙,虽然吹牛营销不太适合科技行业,更适合一些“感知价值”不是很强的行业,比如保健品、早教等,但不得不承认,老罗早年的吹牛营销确实给当时推广预算不足的锤子,带了很多免费的病毒传播,迅速扩大了锤子科技的知名度。
老罗吹牛自有自己的一套章法,主要是围绕三个对象:产品牛逼,公司牛逼,自己牛逼。
类似下图的一组倒计时海报,不仅巧妙设置悬念营造紧迫感,上面的文案更是老罗“吹牛营销”的典型。更机灵的是,海吹的同时又加上了烂西红柿烂鸡蛋的视觉效果,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说大话的尴尬,使受众不至于反感。
3、定位营销
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定位理论是全球商业化进程中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营销理念。
定位营销就是要让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占据清晰、特别和理想的位置。所以,营销人员设计的位置必须利用差异化打法使他们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品牌。
比如
小米的初期定位就是极致的性价比,目标人群是非常在乎性能体验的20到30岁的理工科男生;
OPPO和vivo的定位就是主打照相这一个价值维度,目标人群是对于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小镇青年尤其是女生。
关于定位,老罗做得就更秀了,他瞄准了特别细分领域的局部优势。比如,老罗一直宣称锤子手机是“东半球最好用的手机”;给坚果R1 找到的定位是“全世界最好看的白色手机”。
当然,所谓的定位,说白了就是卖点。老罗更会自造卖点,比如当年锤子推出了“文艺青年版坚果手机”,号称是“真正属于文艺青年的产品”。
这些从狭小领域切入的定位,不仅输出了所谓“工匠精神”的概念,更让老罗成为了一些小众拥趸的偶像。
4、场景化营销
场景化营销是各大发布会特别喜欢运用的营销方法。
发布会上的场景化营销,通俗点说,就是现场演示,模拟场景,再像用户一样体验产品,目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触景生情促使他掏腰包为这份情愫买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