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应用越多越“没朋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懂懂笔记
“下了一堆形形色色的社交应用,一开始新鲜,现在感觉越来越没意思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社交综合症吗?
发出这句感慨的,是90后上班族李楠。他自称,目前已经得了社交恐惧症。“我要这几千好友有何用啊!”李楠坦言自己性格内向,时常感到孤独的他总是在不同社交应用上,寻找陌生的人聊天:尽诉心中苦、结交有缘人。但是,现实是事与愿违。
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逃避现实社交活动的同时,热衷于更为虚拟化的社交氛围,琳琅满目的社交应用,也成为年轻群体争相追捧的对象。
根据极光发布的《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2月社交网络行业用户规模9.73亿。其中有超过3成用户,好友数多于200人。但是,所谓的“朋友圈”、好友圈当中,大部分人每周能交流的不超过20人。尤其是,对于陌生社交的满意度,多数用户反映也不是很理想。
(来数据源:极光大数据)
李楠告诉懂懂笔记,他的手机里先后安装了二十多款社交应用,有陌生社交、树洞社交、兴趣社交等等。然而,最近以来让他有兴趣打开的应用却越来越少。
“留在手机里,只是懒得删除罢了。”依旧难掩孤独的李楠,只能每天在朋友圈里发一发感慨和自拍,希望好友、同事能够意识到他仍然存在,借此缓解形单影只的那种不适感。
社交应用越来越多,网络社交的维度也越来越广,然而,为何如此多的社交应用依旧无法消除一些人的孤独感?
也许,社交应用上真的“没朋友”。
营销、广告社交行为防不胜防
“试问下,现在的社交应用中,有多少是纯粹聊天交流的?”
提及在社交应用上的遭遇,已经在上海工作了近5年的白领张蔷便开始大吐苦水。她告诉懂懂笔记,自己是家中的独生女,自小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工作后离乡背井,在大城市更感到孤单。
和李楠一样,她喜欢在陌生社交应用中结识新朋友,消磨闲暇时光。喜欢的左划,不喜欢右划,她喜欢这种有自主、有选择的社交方式。然而,装了几款应用后,她依旧找寻不到一个知己。
“烦起来直接就想卸载掉,都是广告、营销,真心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张蔷打开应用,指了指几个用户吐槽到,这些一上来就让加好友的,大部分都是微商、保险、广告。“有时系统配对的十名用户,有九个是营销账号。有不少连发送的信息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她怀疑对方是群控“机器人”,即便聊聊天,也都是自动回复。
“让人提不起兴趣,而且营销套路越来越多,还越埋越深。”
同样因为无聊寂寞,经常上社交应用寻找存在感的程序员吴闯表示,不仅是一些新推出的陌生社交应用,就连他最常用的一款树洞社交,也都快让营销账号占领了。
他告诉懂懂笔记,自己最常用的S应用主打的是精准配对、兴趣社交,本以为这样的算法,能够找寻到更“靠谱”的社交用户。然而,即便是系统推荐,他还是常常能够匹配到广告、营销“号”。
“一开始,多数匹配用户会聊得开心,然后会转化为微信好友,成为固聊对象。”但让吴闯意向不到的事,不少社交应用上一直聊得很投缘的那些“好友”,变成微信好友之后便开始推销产品。
从各种办卡、减肥产品再到保健美容品,几乎应有尽有。有的“好友”甚至还将他列为代理下线予以发展,每天不停地刷屏发送产品信息,“记不清拉黑了多少了,真是烦不胜烦。”
“很多是加了一定时间,才‘发作’开始推销,一般都是半个月之后。”吴闯指着在朋友圈发广告的几个“好友”表示,自己在S应用上结识的用户,十有八九是类似的营销账号。
这让一心想要通过社交应用拓展人脉圈子、寻求心灵慰藉的吴闯,一度感到十分烦躁。据他透露,除了S应用之外,那些后来推出的M、Y、G等等社交应用,也都不同程度充斥着广告营销账号,让人防不胜防。
“我觉得这些做营销的注册用户,让人们之间都没有信任感了,甚至害怕在应用认识人。”张蔷对此补充说,除了一些新社交应用添加过来的好友,过去部分朋友(同事)也因为生计、职业变化的缘故,开始在朋友圈发广告、做直销,渐渐让她懒得看朋友圈动态,更不愿主动与不常联系的好友联系、沟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