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AI 互动绘制千里江山,看洛神仙姿,「瑰丽」国风沉浸艺术展的黑科技和商业空间
时代在持续更新文化娱乐消费方式,正如沉浸式多媒体艺术之于当下。
日本多媒体艺术团体 teamLab 通过授权合作的模式,将线下沉浸式体验推进到了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完成了基础的市场教育。近期,36氪发现,一场中国团队原创的沉浸式交互体验艺术展「瑰丽·犹在境The Worlds Of Splendors」(后称:瑰丽),在南京核心商圈德基广场展出。
据悉,该展由格兰莫颐文化艺术集团(GLA)主办,研发及落地投入超过 4 千万,灵感源于宋朝的《千里江山图》《洛神赋图》《百花图卷》等传统文化 IP,在艺术创作、科技互动创新上多有尝试。这样的案例,也是线下娱乐体验迭代、以及艺术和科技跨界融合的商业样本。
瑰丽 1600 多平的展陈空间里包含 8 个场景,在视效、互动性、可玩性方面高于大多数中国市场的展项。背后的创作意图、科技应用也和单纯的“拍照展”拉开了一定差距。
这些尝试,将有可能支撑瑰丽及其背后的团队,拥有和顶级多媒体艺术团队一较高下的能力。此外,具备东方美学内核和技术壁垒,也意味着该展在文化输出、消费级沉浸艺术体验产品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先介绍场景、及背后的技术,再探讨沉浸式数字艺术的商业模式。
8 大场景及黑科技揭秘
瑰丽·云轴入境
1、云轴入境
掀开幕布,是倾泻而下的动态山水,源头是一轮“数字图像”和“立体激光投影”交汇合成的“黑洞” 。走进真实的水雾和虚拟的激光投影里,脚下会呈现互动效果。
瑰丽团队告诉36氪,为了做出“拨开云雾见青山”的互动效果,他们在交互方式上做了创新。
由于云雾含有水、油成分,会遮蔽干扰光学反馈,所以传统的摄像头、超声、红外等互动手段在此处不可用。为了满足艺术表达,技术团队研发了「跳频微波传感器」,让多组传感器同时工作,支持烟雾状态中的多人灵敏交互。
瑰丽·千里江山
2、千里江山
相对于简单地“让原画动起来”,瑰丽呈现了一种现代感、实验性质的美学视角。
该场景共有黑白、青绿和浮雕 3 种模式,其中穿插着水波纹、光线粒子和星云漂移等特效场景。左右墙幕及地面的 36 个山体模型之间,设置了“定点互动”和“自由互动”触发效果,轻轻触碰会出现放散射光粒子、光束的动态效果,且多组画面之间的过渡流畅自然。据团队介绍他们实时采集、渲染输出的图像为全 4K 画质。
瑰丽·千里江山
但最黑科技的地方在于,千里江山互动模块的图像内容来自 AI 的创作。
前期瑰丽团队利用 AI 技术对《千里江山图》原画进行深度学习,得到了神经网络模型,并测试了用线稿、黑白照片等多种素材“转换”、“模拟”、“绘制”出《千里江山图》。最终得到的这套 AI 系统,就像王希孟再世,可以任意创作出新的、类似《千里江山图》画风色泽的作品,现场的图像即来自该系统。
瑰丽·洛神霓梦
3、洛神霓梦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瑰丽的制景艺术家用 3000 条浅鹅黄的硫酸纸,营造出一个柔性山洞,用另一种语言复刻了《桃花源记》中的场景。俯身穿过,层层纱幕中,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长袖而舞(表演时长 5 分钟,由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田湉编舞,仅特定活动日表演)。
从三国曹植《洛神赋》,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再到此处连贯场景中动态演绎的洛神赋舞,瑰丽想要用当代的艺术展现形式和场景,追述出中国文脉里对美和飘渺之恋的解读。
4、百花深处
在这里,可以用小时候躺着看星星的姿势,躺在懒人沙发上看空中被虹吸装置卷走的花朵。该场景三面为镜,延伸出无限空间。顶部铺满了喇叭花装投影幕布,像无限循环的、被“大型装置化”的万花筒。
瑰丽·百花图卷
5、百花图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