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青腾大学演讲,联手北大发产业互联网课堂,呼吁包容网约车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4月23日,青腾大学战略升级发布会暨北大-青腾未来产业学堂启动仪式在深圳腾讯滨海大厦举办。青腾大学宣布启动第三次战略升级,将原来的科技、文创、商业学堂分别升级为三大学院,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担任荣誉校长。同时,青腾大学还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联合发布国内首个产业互联网课堂——“北大-青腾未来产业学堂”。
马化腾在发表题为《未来五年发展与趋势》演讲中表示,就像有了电之后,各行各业开始全部拥抱电气化一样,现在到了信息时代,未来各行各业也要拥抱信息化,产业互联网将不断融合升级。目前,互联网还很少能介入到工业制造的核心流程,因为传统流程很封闭,在工业制造的核心环节,互联网暂时还没有成熟应用的解决方案。
以下为演讲实录整理:
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将面临一个转折点,网民增速将放缓。中国的人口在未来10到15年面临较大压力,劳动人口数量会减少,这些变化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过去的人口红利正在向创新驱动红利转变。
对腾讯来说,我们感受到单靠过去20年积累的互联网经验是不足够成长的,需要考虑到更多、更远的方面。我们在思考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要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新领域是不是我擅长的?如果不擅长选取哪一个角度会更擅长?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有什么损失?是不是非得你做?你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不是你做才可以做得最好?
第二个问题是包括腾讯在内的一些企业都会思考的问题,进入新领域的时候,你最优先应该抓住哪些?哪些是最能反映你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问题是,一旦你进入之后,你有什么竞争优势和壁垒,来面对一拥而上的竞争对手和你展开激烈的竞争?如果遇到挫折、压力、情况有变化,你有什么变招?你有什么可选择的转向方向?进入新的领域,包括创新驱动的下一步有很多的问题,以下是我的感悟和共鸣:
互联网前20年的发展,我们姑且称之为上半场,更多是与消费相关,不管是社交、娱乐领域,还是支付、电商、搜索引擎、视频等等领域。但是从2015年开始,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纲要》,到后来提出“数字经济”,再到“数字中国”,整个国家这几年每一年都有新动作推动数字化进程,未来的大方向在产业。
原来大家觉得新经济和传统行业是相互竞争的,到后来传统行业认为“新经济+传统行业”应该以传统行业为主。到现在来看,不管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人工智能,这些新型的技术赋能给各传统产业之后,大量的传统产业开始转型,这也和中国整个GDP增长从过去高速增长转向未来高质量增长的大趋势是相符的,各行各业都要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就好比有电之后各行各业开始全部拥抱电气化一样,现在到了一个新时代,未来是产业互联网不断地融合升级的时代。
未来产业学堂的学员分布在金融、零售、工业、农业、地产、医疗、教育、交通、能源等领域,在这些领域,腾讯在过去两三年跟互联网毫不相干的领域打交道,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路径也越来越清晰了。
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工业,大家知道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英文都是一样的。
第一是制造业。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叫产业更全面一点,它包括服务行业、制造业、农业等,虽然它的实施手段是工业化的,但是聚焦到一个群体来说,工业这个领域是产业互联网的重中之重,也是它的主力军。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未来要变成制造强国,一定要在工业,特别是智能制造方面领先。其实全球都有提出这方面的目标,现在工业互联网的进步和进展不算太快的,虽然家电厂商和手机厂商走得比较快,但是他们是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姿态去走的工业互联网之路;汽车制造业最近的动作频繁,不管是从制造厂商向出行服务业的转型,还是网约车对汽车制造的推动,又或是车联网的发展,整个汽车行业进步飞快,这反过来对高精度地图、地理位置、自动驾驶、云平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业企业的需求是什么,哪些是我们最该做的,他们的内在需求是什么,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实际上,互联网还很少能介入到工业制造的核心流程,因为传统流程很封闭。腾讯做了一些尝试,和三一重工合作在数万台设备里面融入了实时数字化管理监控平台,和富士康、华星光电合作,用AI检测代替大量的人工检测。目前,互联网在工业制造的核心环节还没有成熟应用的解决方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