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计、一夜情、五台山修行,真实《舒克和贝塔》的故事比新版暗黑得多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难逃一吸”(ID:huxiu4youth)。
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螺旋桨飞速转动,粉色直升机垂直地面,冲上云霄,绕过高耸入云的建筑物,直升机迎面而来,向屏幕外冲去。
马卡龙绿的坦克比赛车还灵动,它在地面“漂移”,飞速前进中,坦克手通过点击液晶面板向逃窜的反派人物瞄准……
这一系列颇有节奏感的镜头剪辑后,两只竖着圆形大耳朵,长着黑色胡须,戴着头盔的3D卡通老鼠形象出现在眼前。
根据介绍,这正是根据郑渊洁原著改编的新版《舒克贝塔》中的两位主角:飞行员舒克和开坦克的贝塔。
1989年版的《舒克和贝塔》:吱吱吱???
31秒的预告片,你能看到,无论场景、人物造型、分镜还是剪辑节奏,都在全力显示一个上世纪vintage、古早味的 IP是如何全力适应和追逐新一代审美和好莱坞套路的。
根据皮皮鲁总动员CEO、郑渊洁之子郑亚旗的说法,之所以时隔30多年才重拍《舒克贝塔》,是因为目前国内市场上专门拍给6到12岁孩子们看的冒险动画片很少,因此他们既要满足当下孩子们的审美,又“不能毁了你们的童年,也不能毁了老郑的青春”,希望 “出手即精品”。
因此,你看到,舒克和贝塔拥有了更大的眼睛和瞳孔、更少的眼白、更挺翘的鼻子和更小的嘴巴,因而显得“更幼”、“更萌”。
新版里猫王国里的警车也变成了这样:
一切,似乎,有了点皮克斯味?
造型和道具的西化如果还不够颠覆,新版世界观的变化来的更彻底,根据预告片里展示的场景,有网友表示世界观的变化难以接受:
原来的世界观,是小动物生活在人类世界的缝隙之中。
一个鞋盒就是一栋房子,坦克飞机是人类的玩具,花生米当子弹。
现在这个改得跟喜洋洋有什么区别?
又是打打闹闹几百集?
我不承认它是《舒克贝塔》。。。
预告片在最后无不深情地向观众喊着“好久不见”,但真的与舒克贝塔好久不见的这拨受众如今却对此显示出截然相反的态度,有人认为在国产动画中,这条PV的质量已算上乘,而另一些观众,尤其是《童话大王》曾经的忠粉并不买账,他们抱怨说“鼠没个鼠样”、“翻拍不如重播”,最集中的抱怨则是“就非得拍成3D的吗?”。
“3D崇拜“
国产动画的“3D崇拜”由来已久,这里面有3D动画成本低、效率高的考量,也曾有过政府补贴的推动,而一直以来,还有一种奇怪的认知作祟——不知为何,似乎总有人认为,3D更高级,更跟得上时代,更新。“接下来我们要推出一部3D大电影“一度成为了不少国产动画制作方宣言式的表达。
但另一端的观众则在质量参差不齐的国产3D动画中,逐渐感到了疲倦和厌烦。
3D动画的平均经费消耗比2D更低,因为3D模型在前期制作后可以在剧集和系列中重复使用,不仅减少了后期的制作成本,也节省了大量时间,并且不会出现一角多脸的情况,同时,就平均水平来看,3D动画培训成本也比2D低,因为3D动画可以大量借助电脑完成作业,对美术功底的要求没原画师高。
2004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国产动画的政策直接带动了国产3D动画的热潮,除了对进口动画限制播出,将黄金时档播出资源划给国产动画,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非常诱人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如动画制作公司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请立项,只要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制作公司就可以拿到补贴。其他还有三费减免、办公场地租金减免、人才奖励基金等等。
2005年,《关于促进中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实施,规定在动画片收视黄金时段,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总量不得少于60%。自2006年9月1日起,更要求中国各级电视台的频道在每天17点到20点不能播出境外动画片,并要求国产动画片在少儿频道中每天播出量不少于70%。此后"禁播令"时间范围延长到22点。
至此,3D动画成本可控、国产3D动画走上屏幕的大门常打卡,而同时领取各种优惠的门槛又相当低——不考察质量,只看数量和播放平台,三项因素加在一起,大量粗制滥造的国产3D动画应运而生。
2014年,抄袭《赛车总动员》的《汽车人总动员》导演卓建荣就曾直接表示,进军国产动画业主要是看中政府补贴,明年要接着拍续集。
于是,除了《汽车人总动员》我们还看到了这样的国产史诗魔幻3D巨制《雷锋的故事》:
据称,该片斥资2100万。
还有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新成龙历险记》:
深受当代儿童喜爱的《熊出没》的制作也一直是大家诟病的对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