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通史: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36氪领读
周末早,不知不觉,2019已经快过了五个月了,相信很多小伙伴在年初都立下了读书的flag,现在你的读书计划进行的怎么样了呢?
新的一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进步,为了这个小目标,36氪为大家开设了一个栏目【36氪领读】。
未来每周末的早上,我们都会你推荐一本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去,让自己在今年有所收获。
本次推荐书籍为吴军的《全球科技通史》。
文 | 36氪领读
我们正身处技术爆炸的时代。2017年全世界专利申请的数量超过800万件。虽然这里面有不少水分,但是总数依然相当惊人。如果再看专利的增长速度,则更为惊人。以世界上最难获取的美国专利为例,2003—2015年的13年间,美国专利商标局批准了300万项专利,这个数量超过了美国专利商标局自1802年成立到2002年底近200年间所批准专利的总和。如果专利的数量过于抽象不好理解,我们不妨看几个实例:
1838年4月世界上第一条跨洋航行的商业航线开通后,蒸汽动力的天狼星号机帆船花了19天时间完成了从英国到美国的商业航行。今天,民航飞机完成同样的旅行仅需要不到6个小时,将横跨大西洋的时间缩短了98%,而空中客车公司的超音速概念飞机可以将这个时间再缩短80%。
1961年,苏联在新地岛试爆了一颗50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它在一瞬间释放的能量(5×1013千卡)相当于罗马帝国全部5700万人口在公元元年一个月所产生的全部能量。
1858年,美国企业家菲尔德用4艘巨轮将上万吨电报铜缆铺设到大西洋底,实现了人类第一次洲际通信,当时的传输速率每秒不到1个比特,而且传输极不稳定。2017年,由微软、脸书合作铺设,西班牙电话公司旗下电信基建企业Telxius管理的跨大西洋高速海底光缆,每秒可以稳定地传输160Tbit(太比特),比一个半世纪之前快了万亿倍。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亚克”(ENIAC,全称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电子数学积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今天(截至2018年6月),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顶点”(Summit)的运算速度高达每秒20亿亿次,比埃尼亚克大约提高了40万亿倍。事实上,今天的苹果手机计算能力已经超过了阿波罗登月时主控计算机的能力。
除了专利申请量惊人,今天科技的另一个特点是让我们感觉眼花缭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基因编辑、大数据医疗、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等,我们在媒体上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概念,但是它们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一夜之间冒出来?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什么影响?今后还会出现什么新的技术名词?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的生活,也让当下的人们产生了很多焦虑和恐惧。通常,人们的焦虑和恐惧源于对周围的世界缺乏了解,对未来缺乏把控。要想缓解和消除这种焦虑和恐惧,需要搞清楚下面三件事情。
首先,科技在大宇宙时空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它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角色,以及它在历史上对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前者是从空间维度上看,后者是从时间维度上看。
从空间维度上看,科技在文明过程中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进步的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工业革命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在工业革命之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均GDP都没有本质的变化。但工业革命发生后,人均GDP就突飞猛进,在欧洲,200年间增加了50倍;而在中国,短短40年就增加了10多倍。因此,古今中外任何王侯将相的功绩和工业革命相比都不值一提。而工业革命的发生,就是科学推动技术,再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这是科技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
从时间维度上看,科技几乎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获得叠加性进步的力量,因此,它的发展是不断加速的。世界文明的成就体现在很多方面,从政治、法律到文学、艺术、音乐等,都有体现。虽然总体上讲,文明是不断进步的,但是在很多方面,过去的成就并不能给未来带来叠加性的进步。
比如在艺术方面,历史上有很多高峰,后面的未必能超越前面的。今天没有人敢说自己作曲超越贝多芬或者莫扎特,写诗超越李白或者莎士比亚,绘画超越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甚至世界上很多采用民主政治的国家,在政体上依然没有超越古希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