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子公司公然骗谷歌钱,被封杀了
最近科技界出了个看起来很抓人眼球的一条消息:谷歌封杀百度。
当然,如果你耐心把相关新闻都看完,会发现其实是谷歌封杀了一家和百度有关系的软件公司的软件。
这家公司叫做北京小熊博望科技有限公司,确实是百度当年拆分国际业务之后成立的新公司。
看业务划分就很明显了,小熊博望专攻外国市场,同时他们打出的自家品牌叫做Do Global 。
众所周知,海外原生安卓系统上一般都用谷歌自家的Play 商店装应用,各大厂商会在底下标上对应的开发商。
谷歌这次直接针对Do Global封杀了大约46 款应用。。。
更骚的是,像上面那样标注了Do Global 的应用其实只有20 款。。。
其他应用则是套用了其他名字,例如“ Applecheer Studio ” 、“ Pic Tools Studio ” 、“ Photo Artist Studio ” ,它们除了在Google Play 上发布应用之外,根本查不到其他信息。
而这违反了谷歌应用开发者政策-- 不允许假冒。
差评君觉得和Do Global 别的违规行为比,这个假冒行为只能算是轻的。。。
除了假冒主体,Do Global 做了一件换成你是谷歌,也忍不了的事儿--广告欺诈。
说个题外话,差评君最早看到这个事情的中文新闻源时,发现应该是海外媒体BuzzFeed News 的翻译,里面是这么形容广告欺诈的。
很遗憾,可能搬新闻的小编可能没仔细看或者信了翻译软件的邪。。。这个解释是错的。
“ 广告欺诈” 是“ ad fraud ” 的直接翻译,广告欺诈过程的受害者并不是软件用户,而是广告代理商和广告主们。
不少免费软件会插入广告,以此靠广告流量营收,这是很常见的做法。
在手机应用上做广告的过程,已经做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广告主找到代理商,在海外主要有Presage ,Mopub,以及谷歌自家的Admob 表示想投放广告,然后代理商把接口给软件开发者,开发者直接在软件里接上接口,坐等收钱就好了。
通常这些植入应用内的广告是按点击次数来算推广费用的,点击次数越多,开发者的分成也就越多。
而Do Global 被查出来的,也就是在这个方面做了假,给广告点击刷量!
一家专做技术调查分享的网站Check Point 发现了他们从技术上如何刷量,用一个叫做“ PreAMo ” 的工具嵌入在软件中。
发现广告是否出现,检测广告位置,在用户不知道的时候模拟点击。。。更骚的是,为了防止被看出来,在广告上的点击位置还是随机生成的!
被Check Point 抓了包的App 是这款内存优化软件
仔细一看,发现它叫“ Pic Tools Group ” ,这不就是前面提到的Do Global 的马甲么?!
注意,这不是什么站在某些边缘试探性地薅羊毛行为,这就是乱拿人家钱!
你想想,假设你是个地产楼盘的经理,派了俩大学生出去发传单,结果这俩货直接把传单扔进垃圾桶,然后回来说: “ 发完了” ,再管你要钱。
这你能忍?
而且你想想一下这个画面:百度一边隔空对着谷歌喊话“ 有本事你来,我能赢你! ”
然后另一边自己的小儿子在别人家里偷零花钱,搞起了广告欺诈。
这个场面实在是槽点太多了。。。
不仅如此,Do Global 旗下App 要求的权限,实在是太多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