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准时下班,怎么了?
在中文互联网世界,一部影视作品的发迹通常是从截图开始的。
截图中的台词切中当下人的心态,像段子一样流传,不管该剧是老剧还是新剧,它不仅要火了,还大概率会收获较高的评价。
4月下旬起,日本TBS电视台推出的春季新剧《我要准时下班》(わたし、定時で帰ります。中文又译《我,到点下班》)就再次以这样“截图友好”的方式在中文网络走红。三集之后豆瓣评分依然在8.4。
其实,单单是“我要准时下班”这样直白的口号式的剧名,这已经为这部剧奠定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标注我正在看《我要准时下班》本身就在表达立场,特别是在4月那样特殊的舆论背景之下。
想来也真是巧合,回想整个4月,国内舆论场最热烈的议题正是“996”。
996.ICU的横空出世把人们对996的散装牢骚集结打包,和盘托出,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那么多在朋友圈岁月静好的人们,长期以来都是以这样的强度工作的。美妙的滤镜背后,都是一阵震动就魂飞魄散的 7×24 on call。
另一边,大佬们不谋而合集体表态:“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再联想到今年一月某创业公司CEO在年会上的霸气言论:“ 如果一个人说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下班了工作的事情不能找他,有工作问题周末不要回复,那他没法适应我们这里 。”
要么996,要么滚。很多人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老板们还真是这么想的,剥离掉关于梦想和奋斗的包装,他们要表达的核心也就是——不努力加班,你就是混日子的废物。
正在年轻人们出于本能,迫切想表达对996的不满、又怕被划做废物羞于表达的时刻,直接向996宣战的《我要准时下班》出现了。
由吉高由里子饰演的主角东山结衣,温柔而斩钉截铁的一句“朝九晚六,准时下班吃小笼包才更开心”喊出了多少苦于996的年轻人的心声。
小笼包的热汤汁在口腔里炸开,再来一口新鲜的冰扎啤,屏幕里那种准时下班的快乐转化成切实直接的触感,冲击着观众。
《我要准时下班》共10集,目前即将更新至第四集,每一集都以主角身边一位职场样本的经历展开,通过一段段经历描画出每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式,而“加班”和过度工作问题就是这部剧的题眼。
已播出的三集里分别讲述了能力不够加班凑的“全勤劳模”三谷佳菜子、刚生完孩子怕失去职场地位而用力过猛的职场妈妈贱岳、被认为是没有责任心的宽松时代年轻人来栖,他们在与主角东山结衣的碰撞之后,从对职场的执念和误解中走出来,得到了救赎和成长。
剧中的东山结衣也是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和你我这样逆来顺受的社畜不同,她下午18:00准时收拾东西打卡下班,早上提前五分钟打卡上班,工作时间内她高效地一件件处理掉贴在电脑上的任务,下班时分,即使同事提醒她要不要去帮帮别的同事,她也会面带笑容甜甜说句“那样公司会乱套的”果断拒绝。
一离开办公室,东山就马上冲去中餐馆,除了工作的效率,东山结衣不断强调的享受与工作完全隔离的个人时间。假嘛,可能的话她都会尽量请完,不仅如此,她还告诉同事,不要问我请假的理由,按照规定,我没必要告诉你。
东山这个角色身上体现出的坚固而又恰到好处的原则性,从第一集开始就给人深刻的印象,她有很强的共情能力,但绝不当老好人,频频出现她欲言又止的画面一度让我感觉到不适,但后来明白,这正是东山能在职场面对各种压力始终坚持底线的原因——克制。
事实上,东山的原则性在整个东亚职场都是非常稀缺、或者说是几乎是人人都曾经有但后来难以坚持的特质。
从国内对于996的争论中你就能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一个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在职场中的外在表现通常会被放大到高于职场本身的层面,被道德裹挟,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比如上文提到的某CEO的言论,一个人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那此人就会被他判定为不可信的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7386.html
- 上一篇:国版smart消亡史
- 下一篇:手握电竞直播江山的腾讯,如今要补“带货”短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