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不能敲钟的创始人

05-16 IT文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商业与生活(ID:xiaopeizhu8),作者:秋小夕,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很多公司的创始人,因为把IPO敲钟的机会留给了员工、用户、合作伙伴而被人津津乐道。

比如,2014年9月19日,马云把这一光荣时刻献给了阿里生态中的8名普通人。去年,51信用卡上市时,孙海涛也把这一机会让给了公司的两名创始员工。

然而,Travis Kalanick(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以下简称TK)是一个例外。

5月10日,Uber登陆纽交所,市值不到700亿美元。而曾经风光一时的Uber创始人兼前CEO TK,和另一位创始人Garrett Camp,被拒绝了上台看敲钟的请求。

有投资人替TK不平:十年后难得上市,创始人去台上站一会儿都不允许。

而美团CEO王兴也在饭否上感慨:“Travis Kalanick(简称TK)既不是最初提出 uber 这个点子的人(那是 Garret Camp),也不是 uber 的首任 CEO(那是 Ryan Graves),但确实是靠他像疯狗一样各种搞搞搞才把 uber 搞成今天这样的巨无霸,当然,也搞出了多问题来。”

明星CEO的坍塌和流血的独角兽

2017年6月,TK同意了投资人的要求,离开了 CEO 的职位。而剩下的人们在忙着准备一个180天转型计划,希望扭转Uber在过去一段时间给人们造成的不良印象。

据彭博报道,大约一年前,高管们就坐在旧金山一家酒店的会议室内,试图说服TK,这家公司有一个重大隐患:TK自己。

当时,投资者还没有起诉Uber,联邦政府还没有开始对Uber展开调查,Uber也还没有发生大规模辞职的情况。但这些高管手上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公众对Uber以及网约车app持正面形象,但是,如果知道TK的一些做法后,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家由一群贪婪、自私的混蛋组成的公司。

TK当时反驳称,出问题的是公司的公关,而不是自己,以及自己塑造的公司文化。

在媒体和公众面前,TK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毫不畏惧的斗士形象。

他直言不讳的批评过韩国、美国等当地政府反科技,表示Uber的使命之一就是打破现有商业运输系统垄断,整合闲置资源,重塑行业秩序。《名利场》杂志用“好斗”描述Kalanick,波特兰的交通局长则说“Uber看起来就像一群土匪”

但这些争议,在当时就像TK的一枚枚功勋章,证明了他对完成使命的热情和献身精神,他是这个时代的挑战者。他对《名利场》的记者说:“我是一个激情企业家,有时我喜欢地狱般的磨难。因此有几次我也会——过于执着,过于深入争议中,因为我对此太过狂热。”

一位曾与卡兰尼克共事的风险投资家说,这都是战术。

但这种冒险策略的战术,埋藏了巨大的隐患。从2017年开始,“Uber”,一下子从“全世界最有价值初创企业”,变成了“全世界最不正常的初创企业”。

先是因为TK支持特朗普而最终导致用户在Twitter发起了#deleteuber 的行动,接着又被爆出了职场丑闻。2017年6月,曾经是Uber最大的投资方Benchmark要求TK辞去CEO一职,并对其提起诉讼,指责其诈骗、违反受托人义务以及违背合同等。

时隔两年,Uber敲钟上市,谈不上落寞,但是700亿美元的市值,和TK离开时的估值持平。

而2018年年底,各投行曾估计Uber的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最高可达1200亿美元。 而uber的对手,3月30日上市的Lyft,目前市值也已经跌去了30%。

软弱而趋利的投资人

2017年,与TK一同被迫离开的,还有他的好友,Uber高级副总裁、埃米尔·迈克尔(Emil Michael)。

迈克尔曾在Uber的几个关键节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在前CFO辞职后接手了公司的财政工作,帮助Uber筹集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并与滴滴达成了“停火协议”,与戴姆勒公司等顶级汽车制造商达成了合作关系。

但是,Uber董事会却决定驱逐这样一名功勋卓著的高管。迈克尔认为, Uber董事会太过软弱,尤其是投资人比尔·古尔利(Bill Gurley)在公司面对争议和丑闻的时候,没有勇气支持他。

根据媒体的报道,古尔利是当年在逼宫的会议起到关键决策的那个人。而且,他还是最早支持Uber进军中国市场的那个人。

古尔利曾表示,在短期内,Uber可以冒损失5%至10%市值的风险去挑战中国市场,认为,“不去尝试是胆小鬼的做法。”他曾询问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如果可以重来一遍,会如何处理中国业务。贝佐斯表示:“我会努力20到40倍。”

曾经的盟友,后来的背叛者,放在古尔利身上,不过都是为了自己投在Uber的资金收益的最大化。事实上,古尔利也是Uber IPO最大的赢家。据彭博社报道,Uber上市后,他将获得风险投资史上一笔最大的个人投资回报,估计超过6亿美元。

投资者在争取热门项目的时候,往往像开屏的孔雀一样展示自己的优势,除了资金,还有能给被投方带来的好处,对被投方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5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