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烂尾,这个锅编剧得背
文|文创资讯,作者|樊佩,编辑|羊君
《权力的游戏》(以下简称《权游》)最终烂尾了。
从第八季第五集之后,国外已经有超过120万影迷,要求HBO重拍大结局。一时间,“骂权游”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致行动。
“骂权游”需要标靶,而《权游》最重要的两个编剧戴维·贝尼奥夫和D·B·威斯也就从此成了《权游》烂尾的“背锅侠”。
让我们姑且忘记《权游》第八季,先来讨论看看这个锅他们该不该背?
评分跌破7.5
说该,因为他们是编剧,是一部剧的灵魂,有义务将剧本打磨到极致,即便没有原作故事的支持,也应该有强大的控场能力,将《权游》这庞大的故事线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梳理至合乎原著逻辑。
然而,他们并没有。
说不该,也因为他们仅仅是编剧,而一部影视剧的成功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以及HBO等大环境的支持。相信关心的人都看到了,《权游》第八季中,穿帮镜头数不胜数,星巴克无形加戏,詹姆重获新手等bug,真让人难以相信这是《权力的游戏》。HBO的这份急躁,不该只给编剧这口大锅。
其实,冷静下来,《权游》第八季在没有原作故事的支持下,编剧们也不过是按照好莱坞固有思路进行创作。抛去《权游》大背景,第八季的剧情也算能捅的过去。
然而,谁让他们创作的是《权游》呢——一部前7季豆瓣评分超9.3的神剧,一部近年来最火爆、口碑最佳的“史诗级”美剧。
神剧高开低走终烂尾,编剧压力山大
在美国影视创作模式中,编剧地位不可撼动,是一部剧的灵魂,可谓“成也编剧,败也编剧”。编剧发挥好了,就是经典一部;一旦失手,曾经的辉煌也就净化土灰,续集腰斩或直接烂尾。此次《权游》的失利正是如此。
而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是由美剧的制播模式决定的。由于美剧以周播剧、季播剧为主,一边拍一边播,自然更便于观察电视剧的收视率,也能及时获得观众对剧集的反馈。但这就要求剧本是一边拍一边写或一边改,如果剧集反应不好,拦腰斩断也是不无可能。
在这种快节奏、强压力的模式下,编剧的地位上升,对比国内的同僚可谓是拥有“大杀四方”的权利,不管电视台、投资方、导演、演员都得对编剧礼敬三分。不过,地位越高,责任自然也就越重,美剧的编剧们一旦在创作中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对剧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进入万劫不复之地。
当然,一部美剧并非只有一个编剧苦苦支撑,编剧主笔的背后往往有一个8-12人的编剧团队,团队中每一个成员分工不同:有的负责设计对白,有的负责规划环境,有的负责创作情节,有的负责感性描写,有的负责理性考量,最后由主编剧统一审查修改和润色。
即便如此,当快节奏的美剧遇上慢工出细活的大部头文学创作,其“出轨”的可能性就很高。以《权游》为例,其前五季因为有原著及作者乔治·R·R·马丁的支持,才有了公认的高水准、高质量。
而在第六季之后,原著没有写出来,HBO又急于赶工,这样只能由原作者马丁提交故事大纲,由编剧根据大纲进行剧情改编。这种大框架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也就是《权游》后三季节奏变快,剧情崩坏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美剧是编剧的天下,编剧是美剧的灵魂,大部分美剧的编剧主笔就相当于制片总监,决定着一部影视剧的生死走向。对于文学改编电视剧作品,如果有原著或原作者的依靠或指导,美剧编剧可以充分将文学作品以电视语言进行展现,而一旦缺乏指导,编剧们的“天马行空”或许会将美剧创作“带偏”。
然而,即便编剧地位如此重要,一部美剧的成功却离不开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由此,总结《权游》第八季失败的因素,并将其放在整个《权游》系列中,分析其成功的因素才是国内影视创作者真正需要的。
《权游》烂尾,仍是一部值得学习的经典作品
即便《权游》第八季以烂尾终结,它仍是一部值得国内学习的经典作品。其IP的成功改编、精良的制作、演员演技的提升等等,依然是国内电视剧应该学习的。
首先,剧本改编忠于原作,并适当进行影视创作。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经历了网文IP到公版IP(指超过著作权保护期的IP)为主题的改编历程,而无论以哪种类型为源头,IP总是绕不过的,历时8年的神剧《权游》则是IP改编不折不扣的榜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