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会员,增长黑客死后的留存黑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老衬
01、序言
知乎盐选会员、京东Plus、阿里88VIP、美团外卖会员......忽如一夜春风来,互联网千家万户的梨花都开成了Costco。
视频、QQ、游戏付费会员不稀奇,视频去广告、那些年我们挂过的QQ等级、充过的游戏点卡,这些行业的会员特权感知明显,用户付费意愿也很强。
电商、外卖、内容那些什么鬼的付费会员,行业从来就没有过类似模式,突然爆发出来的付费会员风口,对广大不明觉厉的人民群众来说,直接感受就是互联网的抢红包模式现在收费了。
02、付费会员的使命
一拥而入的付费会员模式,真心不见得是为了多收那几十块的会员费,背后更多因素是“增长黑客”失效了,“留存黑客”闪亮登场。老衬撰写过多篇“增长黑客”局限性的文章,如今随着付费会员风口来临,算是得到了验证。
增长依旧为王,但移动互联网流量封顶,增长黑客们的红包也早已掘地三尺,深挖到了5环外的小镇经济,真是黔驴技穷了。据QuestMobile统计,整个移动互联网大盘,2018年用户月活增长仅为3400万,这个数字对于各大亿级日活的巨头独角兽来讲,毛毛雨的流量竞争已然没有意义。
流量增长失去意义,用户忠诚度的留存指标成为独角兽们的新“北极星”,一方面大力拥抱云计算新引擎,另一方面,那些难以转身的流量型产品,不约而同开始了付费会员模式,大量增长黑客被裁员,商业化人才成为香饽饽。
外部流量的增长竞争,转换成为内部用户的留存驱动,付费会员瞄准的核心是营收。地球人都知道付费会员不仅仅是会员和会员费那么简单,还可以刺激用户LTV的增长,付费会员消费频率和活跃度远高于普通会员。
营收增长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命根子,瑞幸咖啡、趣头条们无论怎么玩花10亿买5亿的游戏,资本爸爸也都认,都能顺利上市割韭菜,百度为了营收增长已经不惜历史首次亏损,互联网公司一旦营收负增长,是分分钟崩盘的灭顶之灾,资本爸爸转眼就成了陌路人,因此付费会员承载的意义和使命非常巨大。
03、驱动引擎的转换
流量封顶,互联网产品从增长驱动转换为留存驱动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流行的付费会员模式,大多数还是依葫芦画瓢,“增长黑客”换汤不换药的成为了“留存黑客”,套用海底捞一句老话,Costco的会员精髓没学会。
老衬的真实体验,近期在某东商城买了些“超值”Plus专享价洗漱产品,虽然说不上价格欺诈,但到手后的商品品质直接让人飙脏话,老衬对某东商城多年的信任毁于一旦,这种“折扣”驱动的短期刺激,简直就是透支生命。
留存驱动不同于增长驱动,和增长黑客有本质区别。
即时性数据反馈和A/B Testing的增长幻觉是短期思维,留存则是站在用户的长期价值思考产品,因此短期刺激的付费会员模式,风口过后很可能依旧死猪一地。
会员模式的对标对象Costco的是典型的长期思维,通过留存来驱动拉新,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从单类产品到一体化服务的效率价值。
贴近成本的产品定价同时严选品质,SKU只有沃尔玛1/10,仅这点就和低定价、无品质的“留存黑客”相反,并且Costco留存核心是基于用户信任,付费会员不仅有超过88%的高续费率,而且品牌忠诚度极高,用户愿意通过Costco平台购买更多和零售产品无关的增值服务,比如买车、租车和各类保险。
04、付费会员模式的通用性
付费会员模式是否通用所有互联网行业,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长视频、游戏类产品无可厚非,先天适合付费会员模式,因为长视频的去广告需求很早就有群众基础,奈飞模式对所有视频平台都具备参考价值。QQ和游戏类似,会员对虚拟人设的能力和等级提升,需求本身也具备付费刚性。微信则不同,QQ说到底还是网络关系,微信则是实打实的现实场景,如果微信推出付费会员,整个社会就不平等了。
亚马逊从零售到万物,推出Prime时也遭受过质疑,并且Prime模式对国内电商平台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国外环境不同,亚马逊Prime早期针对邮递包裹的速度,用户需求和付费感知很明显,何况Prime还包含免费电子书等一堆附加值,国内电商平台付费会员主打专享价,说到底就是驱逐普通用户。
外卖的付费会员模式比电商更合理。外卖小哥不同于电商快递,电商快递包裹几乎是约定俗成的免费,外卖小哥的跑腿费用则一直都明码标价,外卖付费会员和亚马逊Prime的相似之处更多;其次电商平台打折活动很多,增加个会员专享价,用户感知上还是活动,外卖付费会员的现金券可以直接冲抵现金,价值感知也更加直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