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德国零售巨头阿尔迪的零售启示录

06-12 IT文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能叔扯快消

高考第一天,这家风靡世界的德国零售企业进入了上海....

2019年6月7日,在全民瞩目的高考第一天,德国零售业巨头阿尔迪在中国上海的第一家店面正式开业,一时之间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挤进这家原汁原味儿的德国超市中,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直到下午三点钟,等待进入超市消费的人群顶着炎炎烈日还在排着五十米的长队,在这支队伍中,也有不少外籍面孔。

这家1948年开业的德国零售品牌始终秉承“低价高质”的商业理念,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杂货铺成长至如今世界排名第八的跨国零售巨头。公开数据显示,自1975年南阿尔迪开启全球化之路以来,截止2016年,阿尔迪在全球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0394家,其中海外门店数6226家,同期沃尔玛全球门店数为11528家,海外门店数6299家。

德国零售巨头阿尔迪的零售启示录

2006年,在德国市场亏损数亿美元之后,沃尔玛正式退出德国市场,在沃尔玛这场与德国本土零售企业阿尔迪的较量中,沃尔玛全线处于下风。据阿尔迪CEO,Jason Hart说,该公司内部调查显示阿尔迪超市价格比以低价著称的同行还要低21%,其中就有沃尔玛。另外,根据德国的一份市场调查表明,阿尔迪已经超过奔驰,成为了继西门子和宝马之后德国人第三受欢迎的品牌。

2015年,阿尔迪集团在香港设立采购办事处,两年后,阿尔迪以跨境电商的身份入驻天猫国际并以奥乐齐为品牌名正式踏入中国市场。彼时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还在不断释放,深耕多年的阿尔迪并没有选择在此时全面进入国内市场,而是选择暗度陈仓着手搭建其在国内的供应链体系。

在上海静安阿尔迪线下店面内,来自河南焦作的铁棍山药、山东枣庄的土豆、四川攀枝花的番茄等产自全国各地的生鲜摆满了货架,而其售价也极其接近菜市场的售价。从生鲜单品的标签上的日期则可以看出,这些生鲜均为原产地采摘后三天左右的时间内直接运送至上海,而达成这样结果的背后的原因则是阿尔迪已经提前完成的供应链的搭建。

窥一斑而见全豹,由此不难看出,在正式落地上海之前,阿尔迪已经做好了进入国内市场的充分准备,同时,也昭示着上海静安区和闵行区的两家店面只是阿尔迪进入国内的片头曲,很显然,仅依靠两家店面根本不足以维持如此大规模的供应链体系。

奥卡姆剃刀原理延伸出的“极致效率零售”

阿尔迪的业态往往被笼统的称为折扣店,严格意义上,称之为“精选品类杂货店”更为贴切。在阿尔迪的超市业态中,“有限品类”与“食品杂货”是其两大核心。相比于SKU在10000以上的全品类超级市场和SKU数量为1000到3000的折扣超市,阿尔迪的SKU数量仅为600到1000左右。

这种“精选”思维的背后则是在同品类的有限选择下,较短决策周期带来的更加高效的购物流程对运营效率确实有一定的提升,但较少的SKU数量同时也意味着产品丰富度的不足。其次,在SKU的选取上,阿尔迪超市主要以生鲜食品为主杂货为辅,其中食品杂货为50%,生鲜占比为36%,因而具备更快的周转期和更高频次的复购率。

深入研究阿尔迪零售模式后我们发现,这种基于奥卡姆剃刀理论的“极致效率零售”是其得以长期实行低价策略的根本原因。

比如,在后端采购上,由于更少SKU带来的单品采购量大周转快的特点,使得工厂直采模式直接链接生产与销售,较少的SKU数量和较快的周转期使得工厂与超市直接的合作更加稳定。其次,“直采”模式下为厂商省去的大量仓储成本,因此即使在较低毛利润的前提下,合作工厂也能获得不菲的利润。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采购模式并不是在采购商品,而是在极简供应链的模式下对工厂生产力的直接采购,这也是其长期来以来得以维持高质低价的秘诀之一。据毕马威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阿尔迪的商品价格较一般的超市便宜20%-30%,较沃尔玛便宜15%-20%。

所以,阿尔迪的“高质低价”是基于厂家直采模式下的供应链优势,但现实是,已经在国外取得成功的供应链模式能否成功的复制到国内仍有待验证。

简洁有效原则也同样体现在人员管理上,一般情况下,面积为500到800平方米的阿尔迪门店只有4到5名员工,且每个员工都能身兼数职,如进货、盘货、收银、清洁等工作。因此高工作效率使得阿尔迪的人效水平远超同行,2016年,阿尔迪的人效为沃尔玛的2倍,高达48万美元/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