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30dB降噪能力,小鸟音响TRACK Air+真无线降噪耳机评测 | 钛极客
小鸟音响TRACK Air+真无线降噪耳机
随着降噪科技的不断进化以及厂商对于该技术的不断研发升级,主动降噪耳机已经不是什么新物种了。伴随着降噪耳机的市场不断打开,除了Bose、Sony这两家音频硬件大厂,近两年也有更多品牌在寻求入局,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微软公司,它们也曾于去年10月发布了一款降噪耳机Surface Headphone,主攻头戴式主动降噪市场。
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也更早地发展出了较为成熟的产品线并且经历了几次迭代(Bose的QC35系列以及索尼的1000X系列)。与之相比,真无线降噪耳机领域却始终处于初级阶段,作为真无线耳机中体验最优的AirPods系列始终没有加入降噪功能,索尼很早推出了“降噪豆”(WF1000X),却因为早期的固件等原因造成的断连问题让用户有些失望。
因此,小鸟音响今年推出的TRACK Air+真无线降噪耳机也让我比较期待,钛媒体在两周前拿到了这款产品,经过两周的综合体验,TRACK Air+在续航和使用细节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简洁小巧的设计语言,便于携带
主打降噪黑科技
小鸟音响TRACK Air+的外包装和同系列的TRACK Air区别不大,不过在包装盒上即说明了该产品的主要卖点:降噪科技。主动降噪是通过在耳机上设置额外的麦克风拾取外界噪音,并通过发出抑制频段的声音来干预最终实现的降噪功能,从这点上来说,在真无线耳机上增加主动降噪功能并不是设计当中最大的难点,而解决主动降噪带来的体积、功耗增加才是最复杂部分。
配件
打开包装后,TRACK Air+的配件一览无余,配件包括了:type-C数据线、额外的3副耳套、说明书等。需要说明的是,由于TRACK Air+的造型与普通的入耳式耳机略有不同,它的腔体部分更大,而导管的长度则相对较短,所以我不建议大家使用自己其他耳机产品的耳机套进行佩戴,还是使用原装的耳机套最好,无论是舒适性还是降噪性能上都更有保证。
外观设计简洁具有科技感
在外观设计方面,小鸟音响的造型一直都比较简洁,而且很有辨识度,TRACK Air+采用了双色拼接的设计,我手上拿到的这款是灰色和黑色的拼接,小鸟音响的LOGO位于腔体中间,在日常光线下并不是十分明显,造型比较具有科技感,棱角也比较多。
圆形收纳盒
收纳盒采用椭圆形设计采用塑料材质,体积很小巧,而且这种设计相对而言比较好放入口袋当中,不过开盖的时候想要单手操作就比较难了。经过两周的使用,即使平时和钥匙等坚硬物品放在一起,目前还没有出现划痕、掉漆的情况。耳机收纳盒当中有一颗指示灯以及一颗圆形物理按键。
续航超过20小时,支持无线充电
耳机提供6小时续航,电池盒可以提供额外3次充电
TRACK Air+的耳机和收纳盒体积都不大,但是续航表现却十分不错,过去的两周当中,即便每天有3~4小时的通勤时间,依旧可以坚持一周左右的使用时间,和官方标注的24小时使用时长差不多,要知道20小时以上的续航能力已经超越了很多不带降噪功能的产品了,这应该和它采用的高通全新的蓝牙芯片有关系,另外它也是蓝牙5.0标准的设备,这也有助于提升续航。
支持无线充电
另外一个亮眼的功能就是加入了无线充电功能,这个提升确实让我感觉“用了就回不去了”,只要放在无线充电板上即可开始充电,如果是重度耳机使用者,你甚至可以每天到家都扔在无线充电板上充一些电,而且无线充电的好处在于你经常忘记了它“实际上在充电”。
除去第一周的续航测试外,第二周的模拟日常使用当中,耳机电量基本没有掉下过50%。不过在紧急情况下,比如马上要出门的时候,还是可以用有线充电获取更高的充电效率。实测无线充电需要4.5小时左右充满,而有线充电快一倍多。
佩戴比较牢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6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