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别以为躺平了,生活就会放过你

07-13 IT文章

null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每个人从小就知道的道理。但“知道”,并不意味着懂得和有能力接受。

90后是经不起挫折的一代?

如果你读过三部以上的名人或企业传记,你会发现这些优秀的案例都有一个共通点:那些在他们成功之后,我们再回头望到的“不值一提小挫折”,其实在过去那个情境下,对企业主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难关。

在普通人的理解范畴中,企业家曾经创业失败实在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成功者总经历过一些挫折,这是所有人都默认的朴素道理。但当我们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中去审视当时的处境,思考自己会作何反应,一切又会都变得不一样。

面临挫折时,是崩溃、对自己失望透顶、从此一蹶不振,还是将失败经历当作有效经验、并带着力量继续前进?这个选择背后对应的是一个概念:逆商。

AQ逆商,即“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也被称为挫折商),由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指一个人应对挫折、逆境的能力。这个标准中涵盖的挫折,不单指工作上的困难,还有生活等维度。面对同样的困境,AQ越低的人产生的挫败感更强烈。

保罗将逆商分为四个变量,分别是控制感(Control)、归因(Origin & Ownership)、影响范围(Reach)和持续时间(Endurance),分别对应含义:人在处理挫折这件事上的信念感;对逆境出现的起因和责任判断;负面影响会波及的范围;负面影响持续的时间。

总结下来大概是这样:

逆商低的人遇到挫折时,第一时间容易怨天尤人或者陷入否定自我的沮丧情绪中,觉得人生到了谷底世界不会再好了,即使只是职场失利,也可能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且不相信问题能及时解决。而逆商高的人则更加隐忍、自信,即使会出现沮丧情绪,也能快速调整自身,不抱怨过多,并努力着手于问题的解决,不那么容易崩溃,更不会轻易选择放弃。

在今天90后逐渐占主体的职场,AQ尤为重要。

null

去年领英发布了职场报告《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数据显示,9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是19个月,95后则平均工作7个月就选择辞职。

许多人对90后职场人的印象普遍是AQ较低——过于个性化、不够隐忍、无法承受职场困难。以至于前段时间流行这么一个段子:职场不能大声骂年轻人,他们会辞职的,要骂就骂中年人。

与此相关的数据在各种论文和问卷调查结果中也很常见,譬如一则针对90后大学生的报告显示,有72.3%的学生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会因此一蹶不振,而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的则只有9.4%。

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90后的生长环境普遍比较顺利安全,也有教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90后在家受长辈宠爱,缺乏挫折教育。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反对意见,95后普遍刚走出校园,有些人甚至目前在职时间都不超过7个月,他们的综合素质表现如何目前难以量化评判。

90后真的是无法承受挫折的低AQ一代吗?这个问题目前尚无法定论,但此刻已经有许多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回击着负面印象。

向前跑,面对冷眼和嘲笑

还记得年初做出《啥是佩奇》预告片,刷屏全网的导演张大鹏吗?他最近又做了一支新的短片。

视频正片内容只有4分钟,短短的篇幅涵盖了3段追梦的故事。

【视频地址:http://v.qq.com/x/page/u0893fuc59j.html】

开头第一幕便是一部笔记本被放在了收废品的车上,没有任何台词,紧接着场景又转换到了操场和面试办公室。这三个场景分别对应三位角色:电竞少年、街舞少年,和自媒体人胡辛束。

null

电竞少年自觉未来无望、正准备把电脑卖掉时,街舞少年在广播体操时间沉迷听街舞bgm被教导主任抓住,与此同时胡辛束忐忑地坐在会议室,面临着手拿简历的面试官对自己的审视。

视频中三位角色身处的背景、面临的困境等节奏都是同步的。电竞少年回忆起此前打比赛时接受的网友吐槽,心中满是沮丧和绝望;教导主任也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位学生,而是挖苦让他上台去跳;面试官并不尊重胡辛束此前所画的漫画作品,反而和同事一同奚落“92年的”“你学计算机的能搞创意吗”。

null

他们听到太多质疑和否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0082.html